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新闻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专版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实战
  • A16:基金·对话
  • 新QDII基金再度瞄上“大中华”
  • 国家宝藏——主权财富基金
  • 博时宏观回报债基6月28日起开募
  • 鹏华上证民企50联合公益计划启动
  • 国泰30%股权花落意大利忠利集团
  • 大成基金推出业内首家客户资讯分级服务终端
  • 薪资上升将给股市带来什么?
  •  
    2010年6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新QDII基金再度瞄上“大中华”
    国家宝藏——主权财富基金
    博时宏观回报债基6月28日起开募
    鹏华上证民企50联合公益计划启动
    国泰30%股权花落意大利忠利集团
    大成基金推出业内首家客户资讯分级服务终端
    薪资上升将给股市带来什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薪资上升将给股市带来什么?
    2010-06-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罗荣

      ⊙罗荣

      

      近期关于提高工人工资的报道频现报端,富士康宣布将一线工人的实际工资调高一倍,广州本田罢工一周后工人薪资提高25%等等。

      过去十年间,中国一直作为“世界工厂”,进口原材料并向全世界出口廉价商品。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已经从1990年的25岁,上升到目前的35岁左右,接近日本80年代中期的水平。这意味着,进入劳动力大军的年轻人在减少,廉价劳动力和与之相伴的加工出口模式的时代可能即将终结。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于中国经济有着深远影响。从有利的方面来看,工资的上升有利于消费的上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机器对人力的替代以及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升级。但从短期来看,工资的上升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对缺乏转嫁能力的低水平加工制造企业来说尤甚。

      工资上升对上市公司的盈利影响几何?哪些行业的压力较大?从2009年财报的数据来看,企业“支付给员工及为员工支付的现金”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全部上市公司(除金融外)的比重为14%,其中软件、餐饮旅游、电子元器件、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员工工资占营业成本的比重较高。假设全部上市公司在09年1月1日上调员工工资及福利费用30%,则全部上市公司(除金融外)的利润下滑20%,电子元器件、钢铁、软件、信息设备、建筑建材等行业的利润下滑40%以上,地产、食品饮料、化工、采掘等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小。

      当然,类似富士康等一次性大幅上调员工工资的事件只是一个个案。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薪资的上调会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企业盈利所受到的影响也不会像我们上面简单分析出的那么剧烈。各行业的工资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未来工资上涨的步伐也会有很大差异。周期性行业来说,盈利在各年度间大幅波动,人工成本的影响在景气高点时对企业的影响也会比较小。但无法回避的是,薪资上调对企业盈利的负面影响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有三类企业能较好的规避人工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一是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能将成本压力转嫁出去的企业,包括技术领先、有品牌优势等企业;二是具有大规模推广自动化生产的行业、以机器替代人工的企业;三是具有较强的成本节约能力的企业,这类企业尽管不能回避人工成本的上升,但通过管理精细化,对其他成本和费用做到尽量的节省,也能弥补人工成本上升的影响。相信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艰难历程中,以上三类企业将更能凸显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其价值也将被资本市场深度挖掘。

      (作者系华安基金公司财富管理部投资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