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
近期关于提高工人工资的报道频现报端,富士康宣布将一线工人的实际工资调高一倍,广州本田罢工一周后工人薪资提高25%等等。
过去十年间,中国一直作为“世界工厂”,进口原材料并向全世界出口廉价商品。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已经从1990年的25岁,上升到目前的35岁左右,接近日本80年代中期的水平。这意味着,进入劳动力大军的年轻人在减少,廉价劳动力和与之相伴的加工出口模式的时代可能即将终结。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于中国经济有着深远影响。从有利的方面来看,工资的上升有利于消费的上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机器对人力的替代以及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升级。但从短期来看,工资的上升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对缺乏转嫁能力的低水平加工制造企业来说尤甚。
工资上升对上市公司的盈利影响几何?哪些行业的压力较大?从2009年财报的数据来看,企业“支付给员工及为员工支付的现金”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全部上市公司(除金融外)的比重为14%,其中软件、餐饮旅游、电子元器件、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员工工资占营业成本的比重较高。假设全部上市公司在09年1月1日上调员工工资及福利费用30%,则全部上市公司(除金融外)的利润下滑20%,电子元器件、钢铁、软件、信息设备、建筑建材等行业的利润下滑40%以上,地产、食品饮料、化工、采掘等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小。
当然,类似富士康等一次性大幅上调员工工资的事件只是一个个案。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薪资的上调会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企业盈利所受到的影响也不会像我们上面简单分析出的那么剧烈。各行业的工资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未来工资上涨的步伐也会有很大差异。周期性行业来说,盈利在各年度间大幅波动,人工成本的影响在景气高点时对企业的影响也会比较小。但无法回避的是,薪资上调对企业盈利的负面影响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有三类企业能较好的规避人工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一是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能将成本压力转嫁出去的企业,包括技术领先、有品牌优势等企业;二是具有大规模推广自动化生产的行业、以机器替代人工的企业;三是具有较强的成本节约能力的企业,这类企业尽管不能回避人工成本的上升,但通过管理精细化,对其他成本和费用做到尽量的节省,也能弥补人工成本上升的影响。相信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艰难历程中,以上三类企业将更能凸显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其价值也将被资本市场深度挖掘。
(作者系华安基金公司财富管理部投资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