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君
上市公司至少会在每隔三个月的报告中公布十大流通股东的账户名单,我们可以称这份名单为十大流通股东榜。不过我们发现,媒体在运用这些榜单的时候几乎都会默认这样一个前提:该账户的股票数量在持有期间内是不动的或单向增减的。
假设某账户去年底出现于某十大流通股东榜单,到今年一季度末仍在该榜中,那么对应于以下三种情况中市场的结论是这样的:
情况①:持股数量不变,则该账户没有进行过买卖。
情况②:持股数量增加,则该账户单向增加了持股数量。
情况③:持股数量减少,则该账户单向减少了持股数量。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还经常计算该账户的盈亏情况。比如认定账户是以上一个季度的平均股价买进的,然后一直没有动过,再按照当前的股价计算盈亏等等。
其实这些工作毫无意义。
这份榜单只是告诉我们在某一个时点(比如12月31日)的持股情况,这是一个静态的账户分布,据此我们根本不知道持仓的成本。而这些股份又是可以进行买卖的,所以三个月以后的持股与之前的持股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比如榜单显示持股数量不变,我们一般会默认账户在此期间没有动过,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其中还有多种可能性是我们所无法予以排除的。三个月的时间绝对不算短,账户的操作者完全有可能在此期间对该股票进行买卖,只要最后时点的持有数量不变就可以了。至于最后增加或减少了一些数量那就更能说明账户被动过了,如果我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就会知道,在已经持有100万股以后是不会再考虑增持3万股的,也不会再考虑减持3万股的。
有些账户的持股时间很长,但其间数量会有些微小变化,这是一种很典型的长期运作情况。比如某账户多年来一直列于十大流通股东榜,但经常出现持股数量的微小变化,那么该账户进行该股波段操作的可能性就很大。
要确认账户一直不进行操作是很困难的,只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持有的筹码相对于总的流通股本来说比较多。
比如某股流通盘1个亿,日成交在200万股上下,某账户连续两次上榜均持有300万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基本可以认定持股是不动的,因为操作者无法大规模进行运作,对于300万股的整体盈亏影响不大,这样就没有动力。
如果持有者是基金之类的账户那么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正是由于十大流通榜单只给出了一个静态时点的持股情况,所以我们无法据此研判该账户持有这些股份的盈亏情况。事实上有些账户经过多次运作后其持仓成本变化会很大,当我们还在那里傻乎乎的为这些账户计算盈亏的时候可以想像到那些账户操作者的暗笑。
十大流通股东榜单能告诉我们的很少,但有时候却可以帮我们擦亮眼睛。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非常美丽的传说,比如某人会抖落着一叠厚厚的交割单告诉媒体他是如何在市场上从数千元赚到数十亿的,只是我们从未在十大流通股东榜单中见到过,这就是该榜的重要作用。以我们的亲身经历,只要投入数千万的资金就已经非常有可能在十大股东榜中出现了,更不要说是数十亿的资金。也许用多个账户会避免这一点,不过用多个账户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人知道,既然已经到处在炫耀了,那么用多个账户的可能性就没有了,因此数十亿资金的投入却没有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榜单中出现岂非怪事?
有些故事只能是传说,该榜用于验证一些投资成功的传说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