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新闻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专版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实战
  • A16:基金·对话
  • 别拿城市化为高房价开脱
  • 央行:推进人民币汇改 增强汇率弹性
  • 防止市场力量引起汇率超调
  • 从经济周期角度看风格资产
  • 中证指数公司牵手意大利ECPI公司
  •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71)
  • 期指交割平稳
    未发生“到期日效应”
  •  
    2010年6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别拿城市化为高房价开脱
    央行:推进人民币汇改 增强汇率弹性
    防止市场力量引起汇率超调
    从经济周期角度看风格资产
    中证指数公司牵手意大利ECPI公司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71)
    期指交割平稳
    未发生“到期日效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经济周期角度看风格资产
    2010-06-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汇添富均衡增长基金 基金经理欧阳沁春
      汇添富均衡增长基金 基金经理欧阳沁春

      

      几年前,一位业内朋友讲了一个故事:某基金经理总结过去一年的板块业绩表现,翻开平时开会用的笔记本,指着其中一段说:“我们大宗原材料研究员表现甚好,推荐买入的投资建议很准确”,再定睛一看,这个研究员的推荐发生在前年,足足提前了一年。

      这个故事的背后逻辑演绎是:我们总是会经历股市或者某个板块的上涨下跌过程,假如我们不做资产或者行业配置的投资决策,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变,我们总是会轮到自己正确的时候。但是,这个故事没有说的是,我们可能在此之前已经长时间经历观点错误的压力而无法生存。长期价值投资并不等同于捂股不动,不仅共同基金业需要应对各种类型的业绩排名压力,其他投资者也无法回避股票组合净值随着经济和股市周期波动的挑战。

      回顾过去5年的A股市场,我们发现每年股市的风格都不一样,要在每年都表现优秀的确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2005年股市滞后于经济基本面,宏观经济早就开始转暖,但是投资者还在热火朝天地投身于股改博弈中,思维转不过来。2006-2007年,全球和国内经济的景气期叠加在一起,只要资产配置激进并把贝塔值高的周期性板块配置加大,任何时候的加仓举动都是对的,只要看多都是股神。2008年股市单边下跌,就看谁跑得快,只要把仓位一步降到下限并把行业配置转移到贝塔值低的板块,相对业绩就有了保障。2009年八月份之前,则是政府万亿投资计划刺激下的行情,预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与此相关的周期性行业和被扶持的产业都在A股市场得到了较好的表现。但是从八月份开始,预期的边际效应逐渐下降,投资者需要一个过程观察基本面的恢复程度,股价也对这种预期做出了较为充分的反应,大类资产的股价表现开始陷于滞涨的困境,A股市场开始了大小盘风格资产相对表现大幅度背离之途,绵绵不断直到现在,其中创业板的推出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最早从2009年年底开始,有卖方分析师开始注意到大小盘风格资产这一现象,并开始探讨风格资产转换的可能,期间也不断有人去押宝出口反弹等主题。但是,A股市场的实际表现却大相径庭,四月份开始,越来越多押宝风格资产转化的投资者开始反思,因此才有文章之初提到的业内热议的一些话题之说。

      A股市场过去五年的情况让我们非常感慨:A股市场和我国强大的制造业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发达国家若干年才能走完的路。为什么讨论风格资产和真伪蓝筹股这些话题没有太多意义呢?从较长时间看,经济周期还是非常明显的,股市对经济周期的反应也基本上是合拍的,无论是大小盘风格资产还是行业轮动都是有迹可循的;分析问题的关键不是像从股市历史数据堆中发现几个简单现象这么容易,整个经济和股市都是一条不断前进的船,刻舟求剑的结果可想而知。

      在我看来,大小盘风格资产的表象转换是否发生的主要驱动因素还是业绩的成长性;大盘股大部分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而小盘股中比较多地集中了成长股。经济周期的变化直接影响不同行业的业绩成长性,而不同行业的市值分布本来就会间接反映到风格资产上。也就是说,风格资产转换的命题本来就是一个因果倒置的说法,就像很多投资者喜欢先判断指数走势再判断个股一样。类似地,讨论A股市场的蓝筹股是不是蓝筹股也就显得价值不大。在经济周期处于快速增长期的时候,这些与宏观高度相关的大盘股的业绩翻倍上涨,股票受到市场追捧也是必然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都已经爬了好几座山,再去回想前面唱的歌有没有跑调有什么意义呢?蓝筹股就是一个人为贴上去的标签,界限并不清晰。等把回字有几种写法都搞清楚,蓝筹股也已经变色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无论是成长股还是价值股,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如同一个自然生物体,有其生命轨迹,其成长都有极限的,只是所处的行业和采用的盈利模式的差异,成长期的长短有差异。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相当比例的上市公司往往处于模糊地带,兼备成长性和周期性。例如,中国的上市银行的确在上轮经济高涨期中得益于资产规模膨胀和升息周期,盈利在短短数年内翻了几倍,很好地体现出成长性,事后再说它们是不是蓝筹股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当下大热的IT行业,在上次股市周期中是被冷落的板块,行业成长性受到行业内因素影响而逊色于其他板块。但是,现在在全球性消费电子行业技术革命的带动下,过去半年IT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较快,受到市场的追捧。恰好IT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小盘股,对风格资产表现的贡献也相当明显。

      当然,也有人认为现在的IT技术革命的生命力有限,明显不如上一轮IT技术革命。这就是仁者智者的故事了,也是检验投资者判断力和洞察力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