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新闻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专版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实战
  • A16:基金·对话
  • 把脉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掌握中国投资机遇
  • 尹中卿:抵御欧债危机需再完善汇率机制
  • 张育军: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灵魂
  • 钱文挥:后危机时代银行应主打“绿色信贷”
  • 经合组织副首席经济学家:世界经济今年的增长已见顶
  • 何华:中国打造国际一流
    投行时机已到
  • 范文仲:中西部腾飞将为金融业带来巨大机遇
  • 贾康:房地产税改革是大势所趋
  • 夏斌:勿奢望经济“过快增长” 货币政策需回归常态
  • 屠光绍:加快发展债市
    和股权投资市场(上接1版)
  • 博泰:危机致剧变 金融机构需把握机遇
  • 周汉民:上海世博会将留下什么
  •  
    2010年6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特别报道
    把脉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掌握中国投资机遇
    尹中卿:抵御欧债危机需再完善汇率机制
    张育军: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灵魂
    钱文挥:后危机时代银行应主打“绿色信贷”
    经合组织副首席经济学家:世界经济今年的增长已见顶
    何华:中国打造国际一流
    投行时机已到
    范文仲:中西部腾飞将为金融业带来巨大机遇
    贾康:房地产税改革是大势所趋
    夏斌:勿奢望经济“过快增长” 货币政策需回归常态
    屠光绍:加快发展债市
    和股权投资市场(上接1版)
    博泰:危机致剧变 金融机构需把握机遇
    周汉民:上海世博会将留下什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周汉民:上海世博会将留下什么
    2010-06-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芳兰

      ⊙记者 吴芳兰

      

      截至昨日,上海世博会累计入园参观人数已超过1650万人次。本届世博会将留给世界和未来什么呢?

      在6月18日上海证券报主办的“2010年金融与投资峰会”上,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表示,上海世博会留给世界和未来的至少包括五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二是科技创新,三是文化多元,四是合作共赢,五是面向未来。他还希望,参观者能够以看门道的努力来观察世博、共享世博。

      周汉民回忆说,上海世博会筹备之时正值全球经融为和经济衰退之时,在2006年至开幕时的四次世博会参展方高峰会议中,作为主持人的他感到,最难开的是2008年11月13号到14号的第三次参展方会议,因为当时世界金融危机进入深度危机之中。但最终,上海世博会有189个主权国家、57个国际组织的正式参展,更有50个城市最佳实践区和18个企业馆的参展,从参展数量而言是史无前例的,也是世博会从1851年论坛举办首届到今天,最壮观的一次国际参展。

      时至如今,全球仍难言走出危机,那么世界各国来到中国干什么?周汉民说,世界应对危机不是国家的单独行动,而是在经济一体化或全球化的当下,应当有的集体努力,而集体努力的基础在于一种信心。因而可以这么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一面重要的信心旗帜,尽管是漫长、脆弱的复苏。

      截至6月20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已经超过50天,目前每日参观人数攀升至40至50万。而在参观世博会时,该如何做到看门道呢?周汉民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上海经济转型不可多得的一本鲜活的教科书,看点至少包括科技、文化等四个方面,而这些也将会是世博会为世界和未来留下的。

      周汉民认为,一是看科技。本届世博会举办之际,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来临,那就是低碳为内核,绿色为目标的一场新的革命。他说,走进日本馆,非常震撼的是馆内有一套装置,这套装置就是把污水转变为饮用水,日本人却说,不应当惊讶这个技术,而是弘扬这个理念,让水不受污染。

      其次是,看文化产业如何方兴未艾。他回忆,世博筹备工作持续了九年,但九年前要拍电影不动用国际团队寸步难行,而今天到过中国馆的人们对那幅128米长、6.5米宽的清明上河图赞不绝口,它出自中国一个民营企业的创作团队之手。由于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催生出众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会展业和旅游业,这些对未来城市和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然后是,看和谐和看发展。周汉民说,每天打开报纸收看电视,世界何处安宁?其实,没有一处是安宁的。但是如果你走进上海世博园区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你能看到在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其乐融融相安无事。尤其值得提出的是,6月1号伊拉克馆在上海世博园内正式开馆,该馆展示了对一千零一夜新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