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特别报道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煤制天然气“做”规矩 大唐发电“尝”甜头
  • 公司简讯
  • 控股西部建设
    中建总公司版图再添一子
  • “跨界”能否成为达实智能“护身符”
  • 江苏瑞华第十次出击
    拿下众和股份1000万股增发股
  • 杭齿集团冲刺IPO信达资产有得有失
  •  
    2010年6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8版:公司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公司纵深
    煤制天然气“做”规矩 大唐发电“尝”甜头
    公司简讯
    控股西部建设
    中建总公司版图再添一子
    “跨界”能否成为达实智能“护身符”
    江苏瑞华第十次出击
    拿下众和股份1000万股增发股
    杭齿集团冲刺IPO信达资产有得有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跨界”能否成为达实智能“护身符”
    2010-06-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赵一蕙 ○编辑 李小兵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李小兵

      

      近期上市所有中小板新股中,达实智能的股价显得有点“另类”:相对于中小板新股不是创新低就是“冲高回落”的状况,其股价上市以来却保持着高位盘整的态势。是什么原因让达实智能的股价较之于20.5元的发行价格攀升84%的涨幅?作为一家建筑智能化及节能服务提供商,达实智能是否会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呢?

      从事建筑智能化和建筑节能服务的达实智能含有“双重身份”。从市场容量而言,其取决于新建建筑和存量建筑的智能化和节能需求,与房地产市场发展息息相关;而从提供服务上讲,公司又属于计算机服务业,对信息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与之呼应的细节是,既有计算机行业的研究员关注这家企业,也有房地产和建材行业分析师的跟踪研究。“这家公司处于行业交界处,这样类型的公司以往比较少见,所以较之传统行业更受关注。”一位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从二级市场股价看,公司发行当日收于31.38元,较发行价涨53%,而后创出41.5元的新高,昨日收于37.65元,是近期发行的中小板新股中股价最强势的个股。

      既然与建筑相关,在房地产市场调控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达实智能为何还是比较受到市场认同?“从公司主营业务看,并不仅仅依靠新房市场的智能化或节能需求,存量房的市场空间也不容忽视,因此受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并不会非常明显。”国都证券建材行业分析师傅浩告诉记者。光大证券一份报告指出,以新增需求看,按照《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规定,2010 年起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标准。而从改造部分看,目前既有的400多亿平方米城乡建筑中,99%为高能耗建筑,估计至少有1/3、约130多亿平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另一方面,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该公司主要客户集中在华南、西南地区的政府部门或大型企业,多为政府办公用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其耗电量远远高于普通民居,因此这部分的应用领域也十分广阔。

      “比起从事节能建筑材料的生产,达实智能所从事业务的进入技术壁垒更高,不容易产生恶性竞争,从而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毛利率。”傅浩补充。而这一与节能材料提供商截然不同却又同样受关注的“节能”的“身份”,也符合资本市场的“喜新厌旧”的偏好。

      另外,达实智能还存在着市场炒作的“概念”,即合同能源管理。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主要业务分为建筑的智能化和建筑节能,盈利模式为工程承包及合同能源管理。“目前,公司的业务以建筑智能化基数较大,主要还是承包式为主,合同能源管理比例较小;不过从毛利率看,合同能源管理的较高,因为这一业务属于市场热点,因此股价也就走得比较好。”但是,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周期长,还需要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选择,而一旦有客户拖欠应付收益或者其自身经营产生风险,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拥有不少“概念”,但目前来看,较之于同方股份、泰豪科技等同类上市企业,达实智能的规模较为有限,同时业务主要集中于华南地区,其他地区市场基础较弱。“另外,节能建筑的市场容量还取决于政策的推进力度,如果市场增速并没有测算的那样快,那么对公司的业绩也将构成影响。”一分析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