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特别报道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美元跌至四周低点 美联储或低息政策护债市
  • 世界杯短期将左右欧债危机走势?
  • 环球速递
  • 警惕保荐风险(上接封一)
  • G20将议“保增长” 暂时摒弃分歧
  • 中国将成全球引擎 欧元20年后或消失
  •  
    2010年6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美元跌至四周低点 美联储或低息政策护债市
    世界杯短期将左右欧债危机走势?
    环球速递
    警惕保荐风险(上接封一)
    G20将议“保增长” 暂时摒弃分歧
    中国将成全球引擎 欧元20年后或消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警惕保荐风险(上接封一)
    2010-06-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警惕保荐风险

      

      

      (上接封一)重外部证据,轻独立判断和实地走访(主观证据);重发行保荐,轻持续督导”。应该说,这种情形与发行市场化改革对保荐机构归位尽责的客观要求,仍是存在一定距离的。

      客观地看,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荐业务并非券商业务的主要风险点所在。由于我国上市资源丰富,资金充裕,市场约束相对宽松,加之保荐业务创利效率较高,投行对保荐业务的风险一度不够重视。但在监管部门外部监管和社会监督愈加强化,上会否决率提高的现实情况下,保荐业务也很有可能成为亏本业务,券商当然应该提高对保荐业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为此,券商迫切需要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全面质量控制体系,由被动地满足监管要求,转向积极地实现有效质量管理目标。

      目前《保荐业务内控指引》已经制订完毕,只待发布征求意见,《指引》将明确保荐业务内控制度的标准,明晰内控制度的组织流程和工具方法,要求保荐机构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配备专职内部控制人员,健全相关保荐业务的流程控制;建立科学、规范、统一的发行人质量评价体系,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质量评价、风险评价、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等,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可以预期,《指引》的颁行,将有助于促进保荐业务内控制度建设,规范保荐业务经营和运作,防范和化解保荐业务因管理不善、权责不明、未勤勉尽责等原因导致的法律、财务和道德风险。

      应当强调,作为当前市场发行的中枢,投行除保荐业务之外,还应加强证券发行中的定价和配售等关键环节的决策管理,将买卖双方的市场化博弈切实引入保荐机构内部。同时,对于发行上市财富效应导致保荐机构成为发行人利益相关者的问题,对于保荐业务收入基于成功发行、融资到位的赢利模式等深层次因素,也需要有关方面继续研究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