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韧 ○编辑 杨晓坤
人类内在的本性让投资者的情绪成了股市的晴雨表。彼得林奇说:“这些一点也不谨慎小心的投资者不断地在三种情绪之间变化,担心害怕、洋洋得意、灰心丧气。”举例而言:在股市下跌后或者经济看来停滞不前时,这些股票投资者就会变得对股市非常敏感,由于过于担心股市进一步下跌以至于他们没有胆量乘机以低价买入好公司的股票;在股市开始上涨时,他们以较高的价格追涨买入股票,他们的股票也会随着股市上涨而上涨,于是他们就开始洋洋得意起来,而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更应该对公司的基本面给予充分关注,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这样做。最后,他们的股票持续下跌至底部时,他们开始灰心丧气,慌慌张张地就把股票给低价卖掉了。
如果说年初以来的A股下跌是受制于通胀预期、房价调控以及希腊债务危机等诸多负面因素,可如今当A股的估值接轨成熟市场、外围市场纷纷企稳反弹之际,看空A股的理由就显得十分牵强了。但A股近期仍时常表现出逆外围市场独立下跌的窘境,这背后折射出A股投资者的情绪面已成为左右市场的关键因素。
如此情形并非A股特色,美股更曾如此,《投资者的智能》通过追踪时事通讯对投资者的情绪进行了跟踪调查,数据显示:1972年底美股即将大跌时,投资者的情绪却空前乐观;1974年美股开始反弹时,投资者的情绪却空前低落;1977年当美股将再度下跌之前,时事通讯的撰稿人再度表现出非常乐观的情绪;1982年美股大牛市行情启动之前,人们普遍判断是重返熊市;1987年10月19日美股暴跌之前,人们却又一致认为大牛市行情将来临。
彼得林奇分析问题症结在于:“问题并不在于投资者以及他们的投资顾问长期以来一直非常愚蠢或者反应迟钝,而在于当他们得到信息时,原来的信息所反映的事实现在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今的A股市场就近乎于此。
希腊债务危机波及欧元区经济,美国负利率现象远甚于国内,但A股却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受创的外围市场反而比A股市场上涨概率高;国内房价调控令银行股估值低廉却还是乏人问津,但是刚从次级债危机和迪拜危机中缓过神来的海外投资者却似乎对中资银行股青睐有加,金融板块H股较A股高溢价现象屡见不鲜;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世界杯”等于“A股悲”,足球世界杯并不在中国举行,而国足亦无缘世界杯,诸多参赛国的股市未受影响,唯独扯上了并不相干的A股,折射出A股投资者的空头思维已根深蒂固。
目前A股主板估值既接轨成熟股市,亦与2008年底持平。若沪指跌至2300点,则估值接轨998点时水准。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在关键是要能够克制住人性的弱点——切忌“灰心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