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专版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市场·期货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弱市寻找亮点 基金携重资“潜伏”三网融合板块
  • 现金流很重要
  • 两市延续弱势震荡
  • 高估值下中小盘股或难掀中报行情
  • 多数商品收涨
  • 个股涨跌各半
  • 信用产品走强
  • 沪深基指逆市上扬
  • 兴发集团遭5机构砸盘 取消退税利空效应初显
  • 恒指缩量震荡
  •  
    2010年6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市场·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市场·动向
    弱市寻找亮点 基金携重资“潜伏”三网融合板块
    现金流很重要
    两市延续弱势震荡
    高估值下中小盘股或难掀中报行情
    多数商品收涨
    个股涨跌各半
    信用产品走强
    沪深基指逆市上扬
    兴发集团遭5机构砸盘 取消退税利空效应初显
    恒指缩量震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估值下中小盘股或难掀中报行情
    2010-06-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刘雨峰 刘伟 ○编辑 梁伟

      ⊙记者 刘雨峰 刘伟 ○编辑 梁伟

      

      布局中报行情,潜伏中小盘高送转个股,成为近期市场一大热点。然而,资金流向数据却显示,除开“炒新”资金,中小板及创业板资金在近一个月时间中呈现净流出态势。记者采访到的市场人士认为,高估值下,中小盘个股难以出现整体上涨行情,个股分化难以避免,参与炒作风险较大。

      据大智慧超赢资金统计显示,6月1日-24日共15个交易日,深交所中小板股票资金净流入约为47157万元,创业板净流入约为28587万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小板资金净流入的细分板块中,次新股板块居首达到48633万元,并超过了中小板全部净流入额。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流入中小盘股的资金更多的还是选择了次新板块,而中国股市历来就有“炒新”的传统。

      由“面”及“点”,通过深交所每日公布的交易公开信息也能略窥一二。数据统计显示,6月1日-23日,中小板及创业板个股机构席位净买入额总计约17742.5万元,而其中于新股上市5日内买入的金额约为29241.6万元,也即是说,如果除去新股上市5日内机构买入金额,中小板及创业板的机构资金呈现净流出,金额达到15041.5万元。由此可见,机构资金除在新股上市时选择买入外,对于其余各股均采取了逢高减持,其中不乏如黑牛食品、多氟多等次新股。

      平安证券高级策略研究员蔡大贵表示,中小盘股有其优势,但高估值的原因,使其不会走太远。蔡大贵总结称,中小板存在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经济面临转型,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小盘股由于相应上市公司所处行业为具备高成长性的行业,有其行业优势;另一方面,从资金本身来看,目前参与市场的资金在不断萎缩,已经不足以推动大盘蓝筹上升,这样一来,资金只能转向中小盘股,中小盘股对资金的吸引力具备优势。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中小盘股估值较高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创业板推出以来,估值较高一直是其先天缺陷,行情在中报带动下再度启动的可能较小,即使有,规模也不会太大。

      “关键还是要看其长期成长性,后市中小盘股会继续分化,中报带动行情再度来临的可能不大。”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从市场来看,中小盘股前期的调整有助于估值回归,而且中小盘股的公司确实也具备成长性,不同于传统上市公司。因此,后市有些个股会迎来行情。中小板股迎来上涨的动力还是在于其真正具备高成长性,在于市场能否走强,投资者的喜好是否会改变。预计后市分化的可能较大。

      上海证券策略分析师钱伟海表示,从一季度情况来看,中小盘中报会有一些亮点,但不会形成3月份那样的上涨。中小盘股在市场偏弱的情况下,其中会有一些结构性机会,但形成整体趋势较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