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财经新闻
  • 9:观点·专栏
  • 10:专版
  • 11:专版
  • 12:公司
  • 13:市场
  • 14:市场趋势
  • 15:开市大吉
  • 1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营销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实战
  • A16:基金·对话
  • 估值的基础是固执
  • 利益对立下
    G20峰会机制向何处演化
  • 刮骨疗毒
  • 驾着私家车去排队争购限价房
  • 复苏步调不一 全球协调圆凿方枘
  • 外论一瞥
  •  
    2010年6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观点·专栏
    估值的基础是固执
    利益对立下
    G20峰会机制向何处演化
    刮骨疗毒
    驾着私家车去排队争购限价房
    复苏步调不一 全球协调圆凿方枘
    外论一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一瞥
    2010-06-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一瞥

      《阿拉伯新闻》6月23日文章

      非洲雄狮咆哮声中崛起

      世界杯盛宴正在南非上演,这不是一场海市蜃楼。所有安排井然有序,这证明着南非在管理和复杂科技方面专业性的不断进步。如果我们把目光离开足球,而是投向整个非洲大陆,会发现非洲大陆正在崛起。正如过去三十年“亚洲东南虎”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稳步向上,咆哮的非洲狮,也正意图仿效数十年前与西非同等经济水平的亚洲虎。

      在此次“大萧条”中,非洲表现良好。由于数年政治改革的积淀,非洲有力地应对了衰退。尼日利亚动用了相当数量储蓄的石油收入来对抗衰退带来的阻滞影响。肯尼亚由中央银行主导的诸多措施减轻了衰退对于银行部门的冲击,保持了流动性和良好的资金储备。许多非洲国家财政处境安然,并能增加政府支出来支持经济活动。低利率、商业友好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在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已从一年100亿美元增长到880亿美元,这一数据在印度是420亿美元,中国是1080亿美元。波士顿咨询集团本月初报告称,一些非洲国家的表现已对金砖四国形成了对手之势。自1998年以来,500家非洲公司每年以高于8%的增长速度发展,创造了18%的出口增长。非洲利用中国出口产业向价值链上游移动的发展趋势,正在发展成为廉价制造业的重要来源。非洲还是使用手机增长最快的地区,并在利用手机转账等创新业务方面成为先锋。

      当然,非洲还有很多事需着手改进,比如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普及教育、帮助贫穷国家吸引国外投资等。但西方和中东富裕国家应该听到非洲狮的咆哮,像中国和印度一样决定投资非洲大陆。

      (作者是中东著名时事评论家乔纳森·鲍沃,贺艳燕 编译)

      《经济学家》6月24日社论

      修正贸易不平衡

      不仅仅关系货币调节

      6月19日,距G20领导人多伦多聚首之日的前一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弹性。尽管中国否认了任何一次性升值的可能性,但此次表态避免了美国与中国围绕人民币升值问题愈演愈烈的唇枪舌剑。

      中国的这一行动减轻了外界对其不履行平衡全球经济承诺的担心。中国巨大的往来账户盈余,去年以多于GDP三分之一的规模缩减,这一数字很可能将进一步萎缩。但是今年五月中国出口额的飙升,又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将继续依赖向外国市场出售商品而谋得增长的担心。现在通过允诺更有弹性的人民币,中国在美国“便宜货币补贴出口”的言论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此举也让中国有了给过热经济降温和制服通胀的工具。

      这一方向上的变化是受欢迎的,但并不会很快展开。一些观察家认为人民币将以2005年7月脱钩美元开始以后三年的速度升值。这可能过于乐观。中国对于富裕世界经济前景的焦虑,可能意味着此次人民币升值将更加谨慎。中国想阻止热钱流入,因为中国股票市场和房产价格本身倾向上涨失控。

      在任何情况下,修正贸易不平衡都不是一件仅仅关系货币调节的事情。原则上,更有力的人民币会通过减少出口利润、给予消费者更多购买力来帮助平衡贸易。但中国出口产业萎缩造成的大量工人失业,将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摩擦。直到这些障碍都被清除,否则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来说就是失业率激增,而不是消费量暴涨。

      因此,针对中国过多储蓄根本原因的改革在全球经济平衡中是必要的。这意味着给予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更多支持;放开被国有企业聚敛的资金,增强资本流动性;建立更广泛的社会保障网络,使中国家庭对未来没有那么多担忧。更有力的货币将有助于这些改变,但它并非中国经济转型的灵丹妙药。(贺艳燕 编译)

      

      《日本经济新闻》6月25日社论

      应对中国劳动市场的变化

      中国的外资企业的员工近期频发事件,普遍要求改善待遇,尤以加薪为主。这些事件的背景有两个:一是劳动市场的结构变化,二是中国政府政策的转变。

      其一,曾被认为用之不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急剧减少,然而那些被称为农民工的从农村出门打工的劳动者的工资却长期增长缓慢。此外,以前农民工有了积蓄就会返乡,但是现在大部分年轻的农民工都希望在花销更大的城市定居。因此,希望获得更高收入的愿望十分迫切。

      其二,优先经济发展的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民生。领导阶层拥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那就是贫富差距的扩大有可能滋生更大的社会不稳定。而且,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以及中国政府重视民生的姿态,今后极有可能会不断增强。

      所以,外国企业现在必须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开展中国业务。要注意分散风险,必须重新评估适宜生产的地方。事实上,从事劳动集约型的缝制业等行业的许多企业,也正在将生产据点转移到更低薪水的国家。中国企业员工工资的上涨,意味着作为消费市场的魅力在不断增加。对于消费品制造公司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其中,从吸引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起用当地人才是一种有效的战略。(梁宝卫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