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邹靓 ○编辑 颜剑
截至本月底,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包还原工作首战告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初步完成对各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第一阶段清查工作,并将结果上报中国银监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体清查结果虽表现良好,但问题清理却比意料的更为复杂。
针对清查暴露的诸多问题,国务院已于6月中旬发文,要求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目前,商业银行已开始配合各级地方政府对贷款主体、贷款流向、还款来源等突出问题进行逐一规范。
五大问题浮出水面
6月末,历时4个月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包还原工作告一段落。全国各商业银行在对众多政府融资平台的联合清查中,对不同级别政府融资平台、不同类别融资主体、不同类型问题贷款进行梳理,逐一理出头绪。
虽然绝大部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并未查出违规风险,但解包还原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却甚为棘手。银监部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主要发现的贷款风险集中在五类问题,一是项目超额授信,二是贷款期限错位主要是短贷长用,三是贷款填补资本金缺位,四是信贷资金被挪作他用,五是项目贷款还款来源不足。
“无论是哪种问题,最终都集中在贷款追讨回收问题。如果不能通过规范贷款流程加以改善,那么商业银行强行退出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贷款”,上述人士无奈地表示。而以上意见也得到了多位商业银行资深人士的佐证。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层表示,虽然该行已投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主要集中在省市级政府融资平台项目,但也有部分是涉及问题较为严重的县域融资平台。“现在的问题是,能从程序上发现问题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一旦追根溯源,都会遇到政府偿债能力不足的问题;而那些没有表现出问题的贷款,也很可能在今后的3、5年内受此牵连。”
据悉,在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包还原的第一阶段,商业银行陆续已对部分问题贷款进行初步清理。包括提前回收贷款、规范信贷资金用途、追加及明确担保措施等等。但即便如此,此次清查的结果仍比想象的要复杂。
平台贷款将有规可循
6月1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文),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并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
根据19号文,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被分为三类: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项目本身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非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
对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今后不再承担融资任务,地方政府在明确还债责任、落实还款措施后,将对公司做出妥善处理;对承担上述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同时还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要在落实偿债责任和措施后剥离融资业务,不再保留融资平台职能。
多位商业银行人士表示,此项工作主要由各级地方政府推动,其对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意义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对贷款准入、贷款投向、还款来源、贷后管理的一系列流程全程监控。“此前出现的问题,将不再出现;已经出现的问题,也将有规可循”,一国有银行公司部负责人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