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财经海外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能源前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广告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2:专 版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不愿存银行 险资5月增加投资806亿元
  • 恒生银行
    欲在港推人民币计价产品
  • ■机构一线
  • 苦等数载 安联保险“分改子”梦圆
  • 13家基金公司
    上半年发行“歇夏”
  • 保荐代表人稀缺依旧 券商创新名目拱手让利
  •  
    2010年7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市场·机构
    不愿存银行 险资5月增加投资806亿元
    恒生银行
    欲在港推人民币计价产品
    ■机构一线
    苦等数载 安联保险“分改子”梦圆
    13家基金公司
    上半年发行“歇夏”
    保荐代表人稀缺依旧 券商创新名目拱手让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13家基金公司
    上半年发行“歇夏”
    2010-07-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涂艳 ○编辑 张亦文

      ⊙记者 涂艳 ○编辑 张亦文

      

      6月30日,备受关注的基金“中考”结束铃声最终敲响,上半年交上“白卷”——即新基金发行数为“零”的基金公司竟然不下于十家。究竟是市场不佳的客观压力,还是基金公司内部问题,记者今日一探究竟。

      

      基金抢发助扩容

      今年的新基金发行市场甚是热闹,在审批通道全面拓宽的情况下,各家基金也是“马力全开”,截至本周初已成立新基金57只,首募资金总计1020亿元。

      “今年基金发行非常密集,基本上可以说是供大于求,基金之间的分化也很大。”工行北京个人金融部的一位负责人透露。

      让人体会到基金“抢发”热情的更在于其密集程度和频率。据上证资讯数据统计,今年以来的26周内,单周在发基金数突破10只(含10只)的有20周。其中,有6周在发基金数目超过18只(含18只)。而据统计,招商和博时两家公司今年分别发行了3只新基金,半年内发行2只基金的公司也达到15家。

      

      13家基金公司交白卷

      相比大多数基金公司乐此不疲的状态,也有不少基金公司只能冷眼旁观。

      记者了解,截至6月30日,今年尚未13家基金公司未发一只基金,其中包括益民、万家、华夏、长城、景顺长城、浦银安盛、天治等多家基金。

      而从这些基金公司的规模来看,大多数公司属于规模较小、排名靠后的中小基金公司。这13家公司中,旗下基金总数不超过10只的有9家,占到近70%,其中益民和浦银安盛旗下仅管理了4只基金;另外,旗下基金资产净值不到百亿的有6家,占比接近一半。

      市场人士分析,公司实力和过往业绩会直接对公司基金渠道销售产生影响,尤其对于中小公司来说,虽然年内基金实行了多通道审批,但渠道的限制促使部分中小基金在发行“盛世”打起了退堂鼓。

      

      说法各异

      不论这些公司过往口碑如何,在今年“零发行”纪录都足以让人萌发一探究竟的冲动。

      据了解,公司股权及高官变动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今年初以来,华夏基金由于股权问题致使新基金发行受阻。这也是这家市场人气指数最高、规模最大基金公司2010年上半年的最大烦忧。

      同样,规模和实力几乎都排不上队的益民基金在近两年都因股权变更和高官变动等“震级”较高的事件而停滞了新基金的发行。根据监管规则要求,基金公司股权及高官变动期间均暂停该公司新基金发行审批。

      除此之外,公司投研体系的重新构建也影响了部分公司的新产品发行速度。“今年我们投研体系变化较大,投资总监4月末才最终到位。”益民基金市场部人士表示。

      而除了客观变动外,今年来的震荡市也成为一些基金公司“不扣动扳机”的因素之一。

      “去年我们业绩并不理想,而目前市场又没有单边上涨的赚钱效应,现在发基金实在不易。”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透露。而在她眼中,对于小基金来说,发行成本占比很高,发基金则可能意味着亏本。“按照目前的惨烈环境,新发基金规模很可能超不过5亿,其实我们自己也是知难而退。”

      当然,在这13家基金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家因违规而处罚的公司背影,相关公司也毫无疑问地被排除在了新基金发行的门槛之外。

      其他诸如基金公司投资超限、信息披露错误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违规行为也屡见不鲜。“部分基金公司很有可能受到监管要求内部整顿,上半年交白卷也可能是连锁反应。”一位业内资深基金分析师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