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焦点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中小盘新股发行费率上浮
    深圳“三杰”包揽承销市场前三
  • 财富两极分化如何形成(上接A1)
  • 九成资管产品上半年净值下跌
    券商提取业绩报酬难度陡增
  • 22亿增资金石投资
    中信证券加码直投
  • 苏格兰皇家银行
    正寻觅合资券商平台
  •  
    2010年7月6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中小盘新股发行费率上浮
    深圳“三杰”包揽承销市场前三
    财富两极分化如何形成(上接A1)
    九成资管产品上半年净值下跌
    券商提取业绩报酬难度陡增
    22亿增资金石投资
    中信证券加码直投
    苏格兰皇家银行
    正寻觅合资券商平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九成资管产品上半年净值下跌
    券商提取业绩报酬难度陡增
    2010-07-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钱晓涵 ○编辑 朱绍勇

      ⊙记者 钱晓涵 ○编辑 朱绍勇

      

      熊市之中苦苦支撑半年,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仍不得不交出一份惨淡的“中考”答卷。朝阳永续统计的数据显示,上半年116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之中仅22只取得正收益;其中,以投资股票为主的83只非限定性理财产品整体业绩滑坡明显,仅有6只产品净值出现上涨。

      虽然从时间上看,2010年才刚过“上半场”,但鉴于股市的疲软走势,不少券业人士已经开始担心,A股市场的熊市氛围或将蔓延至今年底。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绝大多数产品恐难如同去年一样,再次提取到丰厚的业绩报酬。

      2009年,A股市场上演大级别反弹行情,上证指数全年劲升近80%,绝大部分券商资管产品都提取到了不菲的业绩报酬。以去年股票型集合理财“冠军”为例,复权收益排名第一的国信证券“金理财价值增长”全年净值增长率高达79.07%。根据国信证券与投资者约定的业绩报酬条款,“金理财价值增长”管理人可对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部分按20%提取业绩报酬,而其管理费只能提取资产管理总规模的0.8%。国信证券年报显示,“金理财价值增长”最终为国信证券贡献了1543.55万元的收入(管理费+业绩报酬)。

      与公募基金只能提取管理费有所不同,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属私募范畴。其收入来源不仅包括按固定比例提取管理费,还能与投资者之间约定业绩报酬条款。

      根据2009年券商年报母公司口径数据,东方证券、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去年的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位居行业前三名,分别为2.59亿元、1.47亿元和1.46亿元。

      事实上,各家券商对于管理费和业绩报酬条款的约定有着很大差异。有些产品和公募基金一样,不收取业绩报酬,只按固定比例提取管理费用;管理费提取比例一般为1.2-1.5%,按天提取;有些产品则是既提管理费用、又约定业绩报酬条款。

      业内做法最为激进的当属东方证券。以东方证券旗下产品“东方红3号”为例,管理人与投资者约定,管理人可对年化收益率超过3%的部分按照25%的比例提取业绩报酬。25%的提取比例在业内偏高,但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红3号”不向投资者收取任何管理费用。这就意味着一旦其产品净值增长全年无法超过3%,管理人将白忙活一整年。

      无论如何,券商想要获得业绩报酬,通常至少要把产品业绩做到3%以上。照目前的情况来看,83只非限定性集合理财产品中仅东海证券旗下的“东风二号”刚刚及格。截至6月30日,这款FOF产品净值增长2.17%,年化收益率超4%。

      尽管资产管理目前在券商的四大业务之中尚未占据主导地位,但鉴于经纪业务全行业萎缩的趋势,各大券商对资管业务普遍寄予厚望。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38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正式成立,合计募集资金338.27亿元,新发产品数量较2009年同期出现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指出,券商想要从资管业务中获得稳定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管理费,这需要把产品的数量增多,规模发大;第二是业绩报酬,这需要自管部门将业绩做好。“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是业绩为王。”某券商资管老总表示,业绩好市场口碑自然好,资金申购越多、管理费自然提得越多,与此同时,可能获得的业绩报酬条款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