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焦点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外汇局:“热钱”进入主要目标是股市楼市
  • 中国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 “热钱”进入规模几何
  • 高新区将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载体
  • 原科苑集团董事长遭市场禁入
  • 外汇局规范银行境外直投
  • 今年西部大开发新增23项重点工程 总投资6822亿元
  •  
    2010年7月6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外汇局:“热钱”进入主要目标是股市楼市
    中国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热钱”进入规模几何
    高新区将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载体
    原科苑集团董事长遭市场禁入
    外汇局规范银行境外直投
    今年西部大开发新增23项重点工程 总投资6822亿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热钱”进入规模几何
    2010-07-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刘玉凤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刘玉凤

      

      外汇局首季公布的数据显示资金流入压力显著加大。不过,对于有观点认为有成百上千亿的热钱流入,外汇局副局长邓先宏日前表示“实际情况还是要基于事实依据”。据悉,外汇局于2月份展开的专项行动查实“热钱”涉案金额73.5亿美元。邓先宏说“这个数字是实打实的”。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采取“新增外汇储备-贸易顺差-实际利用外资=热钱”或者“新增外汇占款-贸易顺差-实际利用外资=热钱”的方法估算“热钱”流入规模。对此,邓先宏驳斥称,用上述方法计算“热钱”流入规模,其起点就是错误的,结论更是谬之千里,“有观点动辄认为有成百上千亿的热钱流入,我觉得还是要基于事实依据”。

      外汇局于2月份展开的专项行动累计排查金额4400多亿美元,已查实的“热钱”涉案金额73.5亿美元。邓先宏指出,这个数字是建立在对国际收支交易记录进行系统排查的基础上的,是“实打实的”。

      邓先宏称,在我国,由于存在资本项目管制,所谓“热钱”应明确为那些纯粹以投机套利为目的、无真实贸易或投资背景的国际收支交易及跨境资金流动。同时,资本项目的管制也决定了“热钱”一般从开放和便利化程度较高的渠道(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渗透流入。

      专项行动显示,“热钱”违规流入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贸易和投资领域,方式五花八门。例如,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利用价格做文章;部分转口贸易企业利用收付汇时差“动手脚”;服务贸易项下“热钱”主要是以运输费、咨询费名义违规办理收结汇;外商投资项下的“热钱”则很多与“虚假外资”有关。

      而部分外资企业虽有真实项目,但无真正的“外资”,有的干脆就是“空壳企业”,所需外汇通常通过中间人与地下钱庄之间进行资金交易,资本金结汇后用于归还地下钱庄或境内外出资人。

      同时,也有个别银行在办理日常业务中合规意识薄弱,对单证审核不严;甚至有的银行为短期利益驱使,主动“配合”客户进行业务“创新”,为企业规避外汇管理导入资金提供便利,不仅扰乱了外汇市场的正常秩序,也给银行经营管理带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