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税制平衡二次分配
担任政府智囊的学者们指出:从深层次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是中国政府目前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决定“结构调整之年”成败的关键环节。另外据悉,收入分配方案年内就会出台。
经济发展如此之快,中国人也有平均3000美元的GDP,为什么会没钱消费?怎样平衡社会财富?对此,中欧商学院王建铆教授有独到的见解。
记者:现在似乎到了不得不正视收入分配问题的时候了,请谈谈目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王建铆:收入分配中,最主要的是初次分配,而初次分配主要是劳动报酬和资本收益——这个资本当然是广义的资本。而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劳动报酬的比例太小,而资本收益这一块的比例太大。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不到40%,而资本收益超过60%;在美国,刚好颠倒过来,劳动报酬是70%,资本收益是30%。中国劳动报酬在GDP中占比不到5%,这种过低的偏差,即使靠再分配也很难纠正过来。
记者:为什么工资会这么低?
王建铆:造成这种现状,当然有很深层次的原因。一个是就业。由于过分偏重发展低附加值、低利润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就造成了就业人员的低收入,低收入又会降低资金成本,资本也就便宜,如此恶性循环。
像服务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服务业是创造就业能力最强的产业。
记者:这是改变经济结构的问题,此次“十二五”规划还是会推进改变经济结构。
王建铆:经济结构也是表层的,这不单单是经济结构的问题,也不是城市化的问题。主要是官员过度关注GDP,将GDP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忽视了民生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根本性的东西没有抓住,或者也不愿抓住。
记者:有一说,是中国人不消费,不是因为没钱,是因为把钱都存起来了。
王建铆:储蓄?我用自己长时间总结的数据给你算算。1985年—2009年,15年间,平均一年期的实际存款利率是-0.62,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84年底存100元人民币进银行,1985年底取出来,然后再存进去,如此每一年反复操作,那么,这100块钱,到了2009年底你再取出来的时候,将当时的CPI扣除,只相当于85.54元人民币的购买力。
这其实是金融压制,压低资金成本,导致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很少。
记者:那为什么中国人还那么爱储蓄?
王建铆:居民不得不储蓄,为了保障一个真正的刚性需求——养老。养老是中国人真正的刚性需求。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中国人都说养儿防老,多生几个孩子,以后自己老了有保障,更何况,中国的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是现在,都只有一个孩子,以后老了靠什么?父母只能自己多存点钱,以应付老了之后的开销。
而且,根据统计,一个小孩,在正常情况下,先于父母死亡的概率是10%,10%在统计学中是个高概率事件,也就是说,这样的家庭是个高风险家庭;而如果整个社会,每个家庭都是高风险家庭,这个社会就变成了高风险社会。如果是两个小孩,可以算出来,这个概率就变成了1%,就变成了低概率事件,高风险就没有了,不会导致社会稳定受到影响。
记者:工资低,理财投资可以补充么?
王建铆:工资性收入低,要靠资本收益,也困难。中国人的投资机会,一个是股市,一个是房地产,股市不可控,而房地产是富人的游戏,这两个投资机会也没有了。
现在因为工资性收入很少,而投机性的收入却很多,尤其是房地产。投机赚钱当然很容易,长期下去,就没有人愿意创新,经济发展、经济转型都变得很困难。房地产的税收,不应该是土地增值税,而应该是征收土地收益税,从土地批租制改成土地年租制,改变现有的招拍挂体制。不是靠卖地,而是靠税收将这部分收益拿回来,进行再循环再分配,一方面可以抑制投机,另一方面可以平衡社会财富。
现在的增值税,等于拿最低工资的工人也在交,资产都成负数了,还要交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