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贬值不一定会“重创”外储
外汇局6日回应外汇储备投资热点问题时表示,美元贬值不一定会“重创”我国外储,具体影响需要全面分析。而中国外储作为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始终坚持分散化投资原则,欧洲市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外储主要的投资市场之一。外汇局还称,对取得长期的、稳定的、较好的回报有信心。
⊙记者 李丹丹 苗燕 ○编辑 刘玉凤
保持实际购买力稳定增加
目前,美元资产在我国外储中占据比较大比重,市场上有观点担忧如果美元出现大幅贬值将殃及我国外储资产。记者了解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近日在《中国金融》上撰文表示,到2010年4月底,我国外汇资产占央行总资产的82%,其中美元资产可能超过60%。外储的绝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国债,收益率仅3%左右。2002年4月到2009年底,按美元指数衡量,美元已经贬值41%,我国外储大幅上升,必然增加资产缩水的风险。
对于美元如大幅贬值是否会使我国外储遭受重大损失的问题,外汇局相关人士在昨日回答外汇管理政策热点问题时表示,这一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多年来我国外储经营保持稳定收益,资产收益率高于美国通货膨胀率,能够保持储备实际购买力稳定增加。
外汇局上述人士表示,首先要综合考虑外储的货币构成,以及各种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外储资产由多个币种构成。即使美元贬值,但欧元等其他货币可能升值,一定程度上会相互抵消。因此,美元贬值对外储的影响,需要根据我国储备货币篮子的构成进行具体分析。
其次,我国外储资产只有在兑换为人民币时才发生实际损益。外储主要以外币资产的形式存放,除非发生战争或危机等特殊情况,否则人民银行不可能把外储资产大规模转换为人民币形态,也就不会因为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导致外储发生实际的损失。
再次,我国外储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实际购买力。外储主要用于对外支付,因此外储是否发生损失要看它的实际购买力是否下降。如果美国发生通货膨胀,那么外储资产的实际购买力就会受到影响,即同等数量的美元资产买到的实物量会减少。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外储经营多年保持稳定收益,资产收益率高于美国通货膨胀率。近些年来,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总体较低,我国外储资产收益率能够保持储备实际购买力稳定增加。
最后一点则是,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外储账面损失远远小于我国金融资产的账面盈余。截至2010年3月,我国外储余额为2.42万亿美元。同期,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约相当于12.3万亿美元,是我国外储资产的5.1倍。这意味着当人民币升值时,人民币资产的账面收益大体相当于外储资产账面损失的5.1倍。如果再考虑居民以股票、债券等形式持有的其他金融资产和房地产资产的规模,人民币资产的账面收益将更大。值得强调的是,上述损失或收益均是账面计值变动,只要不发生实际兑换,就不会成为现实。
“欧洲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市场担忧我国是否会调整欧洲市场的投资策略或重估所持欧元资产。针对这一担忧,外汇局表示,中国外储作为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始终坚持分散化投资原则,欧洲市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外储主要的投资市场之一。
外汇局称,总体来看,截至目前已经出台和实施的救助措施,避免了希腊等高债务国家近期出现债务违约和重组。但是,危机进展仍需密切关注。
我国一贯坚定支持欧盟一体化进程。支持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采取的一揽子金融稳定措施。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欧洲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外储绝不是“超级散户”
外汇局表示,外储经营管理中,“安全”是首要原则,具体又可以分解为三个关键词,“多元化”、“长期性”和“战略性”。
所谓“多元化”,就是通常说的“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近年来持续的多元化投资,我国外储经营管理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所谓“长期性”,是指确定资产结构时,要综合考虑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特性、市场发展趋势等长期因素,作为国际市场上一个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外储绝不是“超级散户”。所谓“战略性”,是指确定货币结构时,要综合考虑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和对外支付需要、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等宏观性或战略性因素,大局稳定了,外储投资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
对外储的“流动”需求要结合我国国情全面理解。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因此衡量外储的流动性需要不能仅局限于进口等一般意义的对外支付,还要满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更要在资本流动出现逆转、可能引致货币危机乃至金融危机时,及时有效地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
“增值”是指外储经营要保持储备资产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这与安全、流动的定位是一致的。外汇局表示,从单个年份来看,外储的收益有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对外储取得长期的、稳定的、较好的回报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