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信息披露
  • A5:信息披露
  • A6:市场·机构
  • A7:市场·动向
  • A8:市场·资金
  • A9:市场·观察
  • A10:市场·期货
  • A11:信息披露
  • A12: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上半年车市“喜忧参半” 利润增长显著 过半数车企销量成绩却“不及格”
  • 上半年商用车增长超四成 重卡、客车公司连发预增喜报
  • 新能源客车市场升温安凯连接大单
  • 汽车情报
  • 私募看好汽车零部件
  •  
    2010年7月9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车产业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车产业
    上半年车市“喜忧参半” 利润增长显著 过半数车企销量成绩却“不及格”
    上半年商用车增长超四成 重卡、客车公司连发预增喜报
    新能源客车市场升温安凯连接大单
    汽车情报
    私募看好汽车零部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私募看好汽车零部件
    2010-07-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吴琼 ○编辑 王晓华

      ⊙记者吴琼 ○编辑 王晓华

      

      伴随着中国整车销量的持续增长,更多私募及风险投资机构看好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投资潜力。面对中国股市的大幅下滑,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次论坛上,凯石投资总经理陈继武仍指出,在中国低成本、高质量的竞争优势下,目前尚弱小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将大有可为。联想投资人士也正忙于寻找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未来明星。

      随着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布预增超50%的公告,陈继武的这种预见似乎得到部分证实。7月8日,中国汽车零部件巨头万向钱潮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将达16950万元至19200万元,同比增长50%至70%。7月1日,生产密封件、特种橡胶制品等产品的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有望达到15300万元至17500万元,同比增长75%至100%。两家企业均将增长部分归功于国内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指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好时光也得归功于自主品牌汽车销量的高增长。近三年来,自主品牌的汽车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上升,在2009年甚至一度达到了近50%的市场份额,这与10年前相比有了大幅的提升。正因为这样,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增长,尤其是在商用车及二、三级零部件配套领域。

      面对汽车零部件企业未来能否持续高增长,业内人士争议较大。部分人士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11231 家,在上市公司中规模略大的为华域汽车、万向钱潮。 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则认为,这些正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做大做强的基础,而且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创新意识及海外开拓能力正在提高。

      盖世汽车网经调研发现,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份额开始提高,有和外资分庭抗礼的潜能。在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细分市场上,本土零部件公司的市场份额出现增长;在40%以上的细分市场中,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50%。这一点在商用车和二、三级零部件配套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中国已经进入了汽车零部件整合及收购年。近年来,东风汽车集团、中航集团、中国兵装集团等国有企业均加快了整合旗下零部件资产的步伐,民营汽车零部件后起之秀的宁波华翔也数次进行海外抄底。来自海外并购律师事务所的消息显示,在多起通用汽车及其他国际汽车企业出售零部件资产的并购案中,均曾出现过中国企业的身影。

      业内将宁波华翔、兴民钢圈视为未来的行业黑马。分析师指出,宁波华翔客户多为中高端客户,如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丰田、日产及荣威,故其有望将客户群向上向下延伸,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兴民钢圈客户集中在福田、福田雷沃、长安、金龙等商用车企业,未来如加大乘用车拓展力度,也将从中受益。为节约成本,目前生产低端乘用车的企业开始尝试用钢圈替代传统铝合金轮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