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公 司
  • 7:公司纵深
  • 8:公司前沿
  • 9:观点·专栏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特别报道
  • 14:特别报道
  • 15:特别报道
  • 16: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迈过雄关
    从头再越
  •  
    2010年7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3版:特别报道
    迈过雄关
    从头再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迈过雄关
    从头再越
    2010-07-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苗燕 ○编辑 陈羽
      农行高管团队在国际路演现场预祝农行发售成功
      农行国际路演会场外各大媒体簇拥
      农行高管与农行的国际基石投资者交流、沟通
      香港市民在中国农业银行领取招股书等资料

    ——写在中国农业银行上市之日

      ⊙记者 苗燕 ○编辑 陈羽

      

      2010年7月15日。

      今天,对于中国最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来说,其历时一年的A股上市历程终于告一段落。这标志着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至此终于全部实现了股改、上市的工作,国有商业银行的阶段性改革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对坐拥84万亿总资产的中国银行业来说,上市并不意味着全部。在新的世界与中国经济环境中,中国银行业需要的是实现新的跨越,站上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7·15”,只是一个起点。

      回首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历程,虽经一路坎坷,但结果让人欣慰。

      26年前,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式成立;在10年后,政策性银行独立出来,四大国有银行才开始了真正的商业化进程。

      为了彻底改善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并增强其资本基础,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所筹资金补充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金;随后,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收了从四大国有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剥离的13939亿元不良资产。此后,还分别对四家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注资。

      从历史沿革的角度看,这并不是国家在为四大行“埋单”。过去的历史赋予了四大行太多的政策性使命,坏账的成因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为银行自身经营的问题。

      不过,这一系列的工作,确实为四大行扫清了障碍,为其获得“新生”创造了机会。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以上措施的实施,四大行的资产质量显著改善,为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交行、建行、中行、工行,在先后引入了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及香港交易所完成上市后,曾经被认为资产质量最难改善的农行,也终于在4年后,跟上了大部队行进的脚步。

      岁月如梭,历史在不经意间已转换了角色。而没有改变的,是国有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上市不是目的,未来如何实现新的跨越才是国有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业需要面对的课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坐拥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半壁江山的国有银行,尽管其中四家的全球市值排名均已进入前五,但实现新的跨越仍然任重道远。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中国银行业既要对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保持清醒认识,又要对中国银行业在世界的崛起充满信心。”

      在2008年的那场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银行业凭借审慎的经营和监管,未遭波及。在危机中生存下来的少数美欧大银行,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行业集中度上升。新兴市场银行业,特别是中国的银行业在全球市场份额有所提升。但越是在这种历史的转弯道,越要警惕前行的速度。

      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虽然出现好转迹象,但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我国银行业运行和风险管理的新老矛盾相互交织,改革攻坚的难度依然不小。在国内,银行业面临整体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影响银行业稳健运行的不利因素仍未消除。国际上,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些根本原因还没有消除,“大而不当”、系统性风险、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间的风险传递、国际银行体系巨额坏账、影子银行等风险监管问题仍然存在。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及贸易冲突、主权债务危机、失业率高企和全球产能严重过剩可能对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新的冲击。

      全球银行业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遭遇到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然而,新的特点也随之呈现出来。银行业经营模式初现变化。由于有毒资产孳生巨额亏损及杠杆率监管指标对应的资本金缺口约束,银行业“去杠杆化”和信贷紧缩的压力持续存在。银行过度依赖货币市场等融资的负债结构得到调整,更加趋向于稳健的居民储蓄。银行收益水平和利润结构也发生变化,单纯追求利润的短期化倾向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

      身处全球银行业越来越开放的环境之中,中国银行业站在新的起点,铭记着历史的经验与教训,终将达成“形似”向“神似”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