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调查·公司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专版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专版
  • A7:基金·专版
  • A8:专版
  • A10:基金·基金投资
  • A12:基金·互动
  • A14: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5: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6:基金·海外
  • 以大局观和从容心驾驭投资
  • 楼市新政百日 万科或掀新一轮降价潮
  • 客观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减速
  • 第五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论坛召开
  • 吴大器: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相匹配的会计生态系统
  •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96)
  • 东方红资产管理:携“精品战略”单飞
  •  
    2010年7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以大局观和从容心驾驭投资
    楼市新政百日 万科或掀新一轮降价潮
    客观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减速
    第五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论坛召开
    吴大器: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相匹配的会计生态系统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96)
    东方红资产管理:携“精品战略”单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客观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减速
    2010-07-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苑德军

      □作者 苑德军

      作者系

      中国银行证券公司

      高级经济学家

      博士生导师

      下半年以至明年经济减速似乎已成定局。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年均9.8%的持续高增长之后,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些主要因素已经或正在发生重要变化,经济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的差距在缩小。在这种情况下,经济适当减速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客观地看待经济减速。

      在笔者看来,导致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调结构。调结构是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是一项长期性任务。

      调结构势必要淘汰落后产能,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些传统产业的投资下降。在目前产业结构调整期内,传统产业的投资和产出都在下降,但新兴产业的投资还不能迅速放大、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气候,还不能取代传统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领头羊。也就是说,在现阶段,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足以弥补调结构所引致的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漏损。于是,经济增速下降也就是自然的,顺理成章的。

      二是资源和环境约束。30年的高增长,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但是,这种靠拼资源、牺牲环境来换取高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在显著下降,大宗商品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因此,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硬约束之一。

      三是人口、制度和全球化的“三大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递减。

      第一,人口红利。我国能够实现30年的高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而出口持续扩大又主要得益于我们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加工贸易顺差几乎等于或超过贸易总顺差。为什么外商把加工贸易企业大量建在中国?就是因为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低。但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加工贸易的对外转移将成为必然趋势。

      第二,制度红利。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人们的劳动和工作热情,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以国企改革为核心的所有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要素市场的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成为推动经济高增长的重要动力。较之拉动经济增长的一般性经济因素,改革对经济高增长的作用无论如何不能低估。但近年来,在一些亟待深化改革的领域内,改革进展迟缓甚至近乎停滞,止步不前。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下降。在分析经济增速时,决不可将改革的因素排除在外而搁置不论。可以说,如果我们在改革上没有新的起步和进展,只在围绕经济增长的经济因素上下功夫,经济增速肯定会受到影响。

      第三,全球化红利。开放是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助推器之一。大量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我们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益匪浅。但在完全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全球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递减。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战、汇率战此起彼伏,我国的外贸环境不断恶化。自然,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四是经济总量基数。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总量很小。1978年GDP总量只有3645亿元人民币,2009年已近34万亿,今年有望达到37万亿,是1978年的100倍之多。在这样高的经济总量基数基础上,每年要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就很困难了。

      应该说,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增长阶段向平稳增长阶段的转折点。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增长之后,这样的经济增速转型期必然会到来。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践和历史经验看,没有哪一个发达国家的经济高增长可以持续50年或者70年。我国当然也不能例外。

      因此,要全面、科学地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减速的各种因素,客观看待和正确认识中国的经济减速,同样,面对可能的经济减速,我们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扩内需稳外需,尽可能稳定经济增速,特别是要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和提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制度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