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产业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听听特里谢的警告
  • 警惕产业升级同质化新战略一窝蜂
  • 四大行悄然开征账单打印费
  • 流动性,流动性!
  • 劳动力成本上升未必催生成本推动型通胀
  • 实业资本举牌
    是全流通市场必然趋势
  •  
    2010年7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听听特里谢的警告
    警惕产业升级同质化新战略一窝蜂
    四大行悄然开征账单打印费
    流动性,流动性!
    劳动力成本上升未必催生成本推动型通胀
    实业资本举牌
    是全流通市场必然趋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流动性,流动性!
    2010-07-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倪金节
      倪金节

    ——中国经济迷思之一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国民整体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升,但是每个人却比新千年刚刚到来之际更为焦虑。当“保八”成为共识,房价涨到与普通百姓已经无关,很多经济常识被行政逻辑打乱的时候,回顾总结过去十年的经济增长就显得尤为必要。或许,货币泡沫快速膨胀、经济结构日益失衡以及经济改革几近迟缓,是这十年中国经济付出的最为沉重的代价。笔者试着在接下来的几周,和读者一起梳理中国经济的种种矛盾和迷思。

      先来梳理货币泡沫。

      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实现了5倍的扩张,目前央行的资产规模为24万亿,远远超出美联储的2万亿美元的资产。这十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余额增长了5倍。截止6月末,已经膨胀到67万亿,超过美国的8.8万亿美元,而中国GDP规模也就美国的三分之一。奇怪的是,面对2009年9.6万亿元的天量信贷,经济学界以及更多的人只是在担忧未来银行不良资产的可能大面积发生,而未对一年就增加了13万亿的M2引起多大关注。这一年,全球五大货币占全球GDP的70%以上,M2增长了8%。中国以27.59%的增速再次雄踞首位。而在同样试图刺激经济的美国,上涨了3.49%。

      广义货币,是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M1,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M2规模过度膨胀,意味着投资过热、有效需求不足,充溢的资金倾向于投资品市场,这往往成为一国资产泡沫不断孳生的直接原因。

      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高达4.6万亿,下半年“宽货币”的趋势还将继续。两年放出17万亿新增贷款,也就意味着到今年年底,中国的M2余额将达到75万亿左右。让人忧心的是,目前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虽然在字面上渐渐淡化,但是随着西部建设、中部崛起、环渤海建设,以及保增长压力可能再度出现等一系列因素,中国的M2规模至少在未来五年看不到可能的收缩计划,每年放出5万亿新增贷款规模的可能性完全存在。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将很快地进入100万亿的广义货币余额时代。

      若真以此逻辑推演,那么中国GDP规模很快会达到50万亿, M2/GDP比例必须始终维持在200%的水平,不至于让这一比例严重失调。但若果真如此,目前几乎所有的宏观调控政策似都将失去作用。在如此宽松的货币环境之下,对于投机资金来说,继续堆积中国的房地产超级泡沫便成了最明智的选择。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房地产均价在现有基础上再翻番,二、三线城市20倍以上的房价收入比司空见惯。无论是小宗产品还是国际大宗商品,都将因为中国极其庞大的货币流动性而兴奋不已,到时候输入性和内生性通胀双重叠加,那将会是什么情景?

      要是中国的广义货币真堆积到100万亿的时候,那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目前骑虎难下的房地产调控,还是艰难推行的结构转型,其首要任务都是要阻止过度的货币供给。因为只要货币扩张持续,任你多大力度的堵住入口,都难以控制住货币之水的不断入池。治理货币泛滥的最佳办法,当然是从源头上收紧流动性。

      一个很不情愿的发现是,事实上,过去十年中国的货币政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极其宽松的。纵使是2007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货币从紧,之后的2008年的货币环境依然宽松。这也是为什么在雷曼兄弟危机发生之前的三个月,央行还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的关键原因。虽然“从紧”、“适度从紧”和“适度宽松”等声音不断出现,但却从未改变过中国货币环境的极其宽松的氛围。

      的确,中国M2增长速度如此之快,与前五年与强制结售汇制度造成的海量外汇占款密切相关。在2005年启动汇改,强制结售汇制度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依然呈现加速度增长,则与行政手段过度介入银行系统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把周期再往前拉长十年到1990年,这20年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货币发行制度逐步朝着现代中央银行机制靠近的时期。这2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平均增速不低于20%,如果扣除掉年均9%的GDP增长,剩下11%的货币增速,则是中国经济的真实货币通胀水平。与之对应的还有,大城市房价的持续跳涨,北京房价十年涨了十倍。上世纪90年代,在住房制度改革之前,商品房市场规模狭小但整体房价却是下跌的。因此,在2000年之前的十年,真实通胀水平远远及不上刚刚过去的这个十年。

      现在,随着M2规模的不断加速堆积,回顾过去二十年的中国货币化历程,我们该有怎样的选择?

      (作者为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研究所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