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东 ○主持 于勇
上周以来的行情一定让许多专业研究人员大跌眼镜,在经济二次探底的喧嚣声中,大盘股指居然连拉7阳,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上涨7阳线,这在牛市中也难得一见。而被视为天堑的2600点也在昨天被轻易突破,这正印证了股市中的最常用谚语:股市在绝望中见底。没人敢说底了,底在不经意间产生了。
南非世界杯出了个预测大师章鱼保罗,八猜全中,把西班牙送上了冠军宝座,让一大批足球专家相形见绌。股市中实际上也有类似的例证,大猩猩的投资组合比华尔街的大牌基金经理的业绩还要牛。正是看到了人们预测的不可靠性,所以被动性投资越来越大行其道。不过话又要说回来,尽管股市很难预测,但研究员们还是会去预测,因为预测也是影响市场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预测的过程就是影响股价走势的过程,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预测很可能非常正确,如果你不预测,市场很可能真这么走,但既然预测了,又为许多人接受了,股价走势反而要偏离了你的预测。这就是“测不准原理”在股市中的反映。预测大盘时尤其如此。
在十年前,股市预测似乎很简单,翻来覆去离不开政策、题材、庄家这三个核心词,只要这三者是同一个方向,股价就能炒翻天。而进入本世纪,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崛起,投资不再是个人可以拍板的浪漫事,投资失误需要有理由来交代,于是严密的逻辑推理研究报告取代了股评文章成为股市分析的主流。GDP、CPI、PPI成为分析的常用词,美国的就业人数、住房销售指数、欧洲小国的债务也都进入了分析的视角。中国的股民也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关心国家大事,最操心外国经济的准经济学家,股市成为经济术语的普及教育大讲堂,这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只是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研究究竟能否真正预测市场,预测的效率和效果如何,则没人敢追究,就怕被扣上没知识没文化没逻辑的帽子,那就难堪了。
股市预测说到底就是通过分析和研究给人一种信心,当然,这种信心不仅是给你买入的信心,也包括给你卖出的信心。前一阵卖空的投资者,他们对大盘再创新低就很有信心,因为做空的理由有一大把:经济会二次探底,房地产调控会拖累上中下一系列产业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地方融资平台会增加银行坏账,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加息预期,国外的欧债危机,如此等等,还能说出一大串,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尤其是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这些因素更显得可怕。股市和对宏观经济的看法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关系,股市下跌导致不看好经济前景,而不看好经济前景又反过来进一步导致股市下跌,而股市下跌所带来的负财富效应更使得投资者收缩财政,压缩消费,也会进一步损伤经济活力,使经济真的出现下滑。二季度的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就在这恶性循环中相互折磨。所以世人很难理解的怪事就会不断出现,中国经济明明是有意识地放慢增长速度,仍然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高增长,却被说成是经济下行,要二次探底;上市公司业绩在高增长,新兴产业在大力崛起,却仍被不断下调估值水平,去和经济负增长、低增长的市场保持同样的市盈率;大盘一跌再跌,股价水平已和998点、1664点时市场相差无几,但喊跌之声不止,价值投资的声音绝迹。这就又为国人创造了一个“奇迹”,经济增长第一,股市排名殿后。那些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制造者们也看不懂了,真有这样的傻瓜来和我们比烂的?
最近各个部委相继在发布数据,阐明政策,维稳的基调十分明显,相信市场的主流机构看到了,看懂了,所以7连阳气势如虹。多头气势一出来,相信看多的预测会更增添了底气。不过作为投资者还是回归公司基本面为好,好就拿,不好就抛。至于大盘预测,还是让章鱼们预测就行了,瞧个热闹吧。(作者系本报市场编辑部主编)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