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资金·期货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专版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两融交易纪录频刷新 个股做多重心悄然转向
  • 期货公司创新业务有望破冰
    监管层摸底投资咨询业务
  • 7月股指“贴水”时间近半 凸显市场多空博弈
  • 期指强势突破2900点 逾12亿资金大举入场
  • 股指期货助力凝聚市场信心
  •  
    2010年8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两融交易纪录频刷新 个股做多重心悄然转向
    期货公司创新业务有望破冰
    监管层摸底投资咨询业务
    7月股指“贴水”时间近半 凸显市场多空博弈
    期指强势突破2900点 逾12亿资金大举入场
    股指期货助力凝聚市场信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7月股指“贴水”时间近半 凸显市场多空博弈
    2010-08-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7月以来,除去7月16日交割日外,21个交易日中出现11次股指期货当月合约收盘价低于现货指数,并且26日和27日次月合约也出现了连续贴水现象。1个月来股指期货运行状况到底如何理解,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沪深300现货指数,继连续3个月调整行情之后触底反弹,上涨幅度达到11.93%。板块轮涨,成交也比较活跃。期货市场来看,股指期货也出现了久违的上涨行情,当月合约的涨幅达到11.34%。股指期货不仅迎来了第三次平稳交割,7月期间,成交比较活跃,持仓量仍继续稳步增长。整体来看,股指期货和现货拟合度越来越高,同涨同跌性已经成为市场的常态。

      从股指期货现价差走势来看,在这波反弹过程中期指明显弱于现货,使得期货贴水状态增多,才有了7月11次收盘贴水现象的出现。分析期指合约升贴水不太理性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贴水现象部分说明了期指投资者对后市的谨慎态度。代表市场方向性的主力,如券商、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参与度不高。股指期货持仓量虽稳步增长,但与成交量相比,还是处于低位水平,显示市场仍以日内短线交易为主,投机气氛还比较浓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股指期货的高门槛,使得参与者是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意识相对成熟的投资者,贴水现象说明主力做多信心不足。

      其次,期现反向套利可操作性不是很理想,期货和现货之间的“联动通道”还未真正意义上全线贯通。融券业务已经随着股指期货同步开展,但不论从融券规模和交易成本来看,“卖股票买期指”这种反向套利盈利模式的可操作性不是很高。即使当市场出现一定贴水幅度时,这种反向套利者还是相对比较谨慎。

      近期公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的沉寂被打破,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可以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中证南方小康ETF及联接基金近日开始发行,成为首只将参与期指投资的指数基金。但是股指期货运行才3个多月,市场发展初期投资者结构还有待完善,以基金、保险为代表的市场主力参与度还不深。除了套期保值和期现无风险套利策略被市场普遍认可外,期现之间联动性的结构化产品还不是很丰富。

      从海外成熟市场经验,机构投资者运用股指期货的频率较高,其主要目的是规避风险,提高投资者收益的稳定性。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是股指期货的基本功能,从累积涨幅来看,期指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它应有的功能。根据我们跟踪股指期现价差经验来看,一段时间的贴水随时会迎来股指新一轮反弹的到来,期指走势会强于现货指数,价差也会跟随由负转正,贴水不会成为期现价差的常态现象。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和投资者结构的完善,期现价差会更加合理和稳定。股指期货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风险可控的交易策略,而且也增加了投资者思考问题的角度。(CIS)

      南华期货研究所 陈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