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时娜 ○见习编辑 艾家静
在香港调研三日,充分感受到港人投资人民币的热情。
走进各大商场,人民币已取代港币,成为最受欢迎的货币;货币兑换店的计价牌上,100元人民币的卖出价,已由上个月的117港元涨到了119.5港元;在银行随机采访排队的香港市民,发现竟有一半以上是来办理人民币相关业务的,有的干脆就是来兑换人民币的……
“人民币热”在新修订的《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定》签署后达到沸点。香港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迅速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人民币相关产品。一轮价格大战过后,1年期人民币存款利息很快便从之前的不足1%被推高至1.8%。而由于港元存款利率接近于零,无论是人民币储蓄产品还是保险产品,一经推出就普遍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响应。随手翻开报纸,比较各款人民币产品优劣的“拆解人民币产品”、指导港人投资的“人民币攻略”等文章扑面而来,整个香港似乎已被人民币热潮所笼罩。
港人为什么会对人民币如此热衷呢?采访中,除了得到“预期人民币还有升值空间”、“人民币存款利率比港元存款利率高”等答案外,更多的还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投资内地的渠道”。投资人民币的背后,其实就是投资内地。
在香港,港人或海外资金要投资中国内地,除了最近兴起的人民币储蓄、保险产品,还有三种选择:第一是购买内地公司在香港发行的股票,由于这些公司的主要业务在内地,资产以人民币计价,够买此类股票可以间接分享人民币升值及内地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收益;第二是购买追踪A股表现的ETF,该类基金并非直接买入A股,而是买入跟踪指数或成份股相关的衍生工具,组成投资组合,模仿A股指数的表现;第三就是购买QFII额度直接投资A股,但是门槛和费用较高。
伴随中国概念大热,以上三种可以投资内地的产品自然颇受追捧。由于海外资金持续追逐在港发行的中资股,今年上半年,A股H股之间的平均高溢价被迅速追平,恒生AH溢价指数已于6月中旬回落至100点以下;而追踪A股表现的ETF,更由于持续大热被香港证监会提示风险;就连以往用不完的QFII额度,最近也被曝告急。
招商证券(香港)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温天纳指出,此次恒生AH溢价指数创出历史新低后,并未像以往一样迅速反弹,而是持续于底部徘徊,且倒挂主力金融类AH股的折价率有扩大的趋势,可见境外投资者对中资股需求之旺盛。“‘水往低处流’不可避免,与其让海外资金通过地下渠道渗透进内地,还不如开辟正规渠道疏导这些需求。”温天纳说。
“是时候拓展人民币投资渠道了。”记者在走访香港的金融机构时,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达了同样的诉求。而在街头的随机采访中,受访者普遍表示,所有的渠道中,最希望能够直接购买A股。
推出“小QFII”的时机或已越来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