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离队”和“批量置入”成最新特点
⊙记者 周宏 ○编辑 谢卫国
基金人事变动在2010年年中,突然掀起第二波高峰。来自上证资讯的统计,仅仅5至7月间,就有近百家(次)基金发布其基金经理变更或离任的公告,涉及基金管理公司39家,涉及行业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二。
若从年初春节追溯起,基金经理发生过变动的公募基金数量更加庞大,而上述统计数据,尚未包括基金公司高管离职和其他无需公告的投资岗位,诸如专户投资总监、研究总监、专户投资经理等的变动情况。
从往年的年初流动高峰,到如今的跳槽“淡季不淡”,基金投资人员的流动在2010年格外蓬勃。
惊现“集体离队”
如果要盘点今年的特点的话,同属一家基金公司的高管和投资人员在较短期内出现集体流失,堪称行业新现象。
以最近颇受关注的中海基金为例,6月7日公司公告,分管市场的公司副总经理方培池离任。此前的5月,公司投资副总监、研究总监施恒新“因个人原因”公告离任中海能源策略的基金经理一职;3月份,中海蓝筹基金经理杨大力、中海稳健收益欧阳凯以同样理由卸任相关基金经理。
而相关公告和渠道的信息还显示,就在此前后,公司投研中心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朱晓明,专户部投资总监,交易部的相关负责人先后离职变动。从去年9月,上一任公司总经理康伟公告离任至上月末,中海的整个投资团队的关键岗位,陆续发生“换血”的情况。
类似的情况当然不是唯一。北京一家大型银行系基金,其去年末以来,其整体的投资骨干发生大幅流失,上至分管投资副总经理,下至权益投资部的正副总监先后离职他就。根据上证资讯的统计,短短半年内,公司的投资决策会名单三出四进,公司整体投资团队早已大幅变换。
上述的状况似乎还在延续,就在前两周,上海两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先后传出其投资总监(或投资部总经理)离职的消息。不难看出,伴随着行业高层次投资和管理人才的流动开始加速,集团性的人事变动或已成为基金行业人员流动的最新特点。
投资中坚“变脸”
既然有“集体离队”,自然也给了公司团队“整体换血”的机会。去年以来,一些基金公司通过批量引进人才的方法,开始重构团队的设置,这也一定程度成为基金投资岗位持续变化的又一“解读”。
其中,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的基金公司先后出现“大换血”安排,包括国联安、天治、华富、景顺长城、东方、摩根士丹利华鑫等基金公司或先后更换投资主将,或大幅引进投资专才,整体投资岗位亦大幅刷新。
另外,自2009年以来,大量的基金公司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提拔“重构其投资核心”。根据上证资讯统计。最近一年来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发生较明显变动的公司大批增加。其中既包括,景顺长城、工银瑞信、国泰基金、华宝兴业、银华等相对大型的基金公司,也包括泰信、金鹰、东方、益民等中小型基金公司。
毋庸置疑,整个行业的投资中坚的面貌正在发生急速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