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型国企
地方法人险企陆续登场
⊙记者 黄蕾 ○编辑 颜剑
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正悄然取代城商行,成为各地在区域性金融中心争夺战中的重要砝码。
本报曾独家披露了一批地方法人保险公司的待筹名单,其中已有多家公司拿到了保监会允许其筹建的文件。
继4月底泰山财险获批筹建后,近日保监会又发出了同意锦泰财险筹建的批复,至此,期待已久的地方法人保险公司开始陆续登场。
背靠大树好乘凉。锦泰财险的股东背景不容小觑:成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都欣天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1亿元。
不难发现,无论是已批复的锦泰(四川)、泰山(山东)、众诚(广东)、紫金(江苏)等保险公司,还是正筹备的安康(江西)、远泰(江苏)、珠江(广东)、北部湾(广西)等,这些地方法人保险公司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
比如,它们均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筹备;股东主要是当地大型国有企业,其中多家还是已涉足银行、资产管理、信托等领域却又独缺保险牌照的地方金控集团,如锦泰的股东成都投资控股集团和远泰的股东苏州国发集团,两家地方金融集团先后投资了成都农商行、东吴农商行以及信托公司等,却独缺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基本都一步到位,达到或者超过了监管规定的全国性保险公司5亿元注册资本金的最低出资额,有的甚至达到了20亿元,股东资金实力可见一斑。
另外,这些地方法人保险公司中,姓“财”多于姓“寿”。这些地方资本为何不约而同偏好财险公司,可能和目前保险市场的竞争态势有关。因为相较之下,财险在整个保险业中更具发展潜力,且财险市场的竞争相对没有寿险那么激烈,亏损期也相对短一些。
而且本身地方国企具备大量的财险投保需求,设立财险公司也不失为一举两得。肥水不流外人田,各地大型国有企业投资的保险公司一旦成立后,发展初期“靠股东吃饭来喂饱自己”应该不成问题。比如,泰山财险和众诚车险的主要股东就是有较大投保需求的中国重汽集团和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设立本土保险公司对地方经济最大的意义在于,保险资金沉淀后将可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避免目前保险资金上缴区外总部,造成当地本土资金流失的情况,从而有助于实现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地方法人保险公司的成立较难真正发挥风险分散的作用,由于短期内承接业务来自同一地区,因此区域风险过于集中。
可预见的是,各地大型国有企业纷纷组建保险公司,无疑会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于市场份额较大的人保、平安、太保等,将会削弱其在地区市场的份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