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特别报道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IPO企业高新认证曝潜规则 补税风险渐成业绩隐忧
  • 让“创新能力”成长在阳光下
  •  
    2010年8月4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特别报道
    IPO企业高新认证曝潜规则 补税风险渐成业绩隐忧
    让“创新能力”成长在阳光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让“创新能力”成长在阳光下
    2010-08-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霍宇力 ○编辑 祝建华

      ⊙记者 霍宇力 ○编辑 祝建华

      

      创新能力对于民族来说,是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

      中小板和创业板自开拓以来,就承载着厚望。它们聚集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务日益紧迫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引人注目。国人都希望有朝一日,它们能为我国的“纳斯达克”,培养出一大批像思科、微软、苹果一样新产业龙头。

      国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政策,引导通过创新推动转型升级,迎接复杂经济形势的挑战,这是一个长期的激励行为。一些企业没有把心思花在切实提高创新能力上,而是把获取高新企业认定资格,当作了“包装上市”或是“名利双收”的手段,异化了政策的导向。

      这些不符条件的上市企业“诓”得国家给予的高新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又在有关创新方面的信息披露上遮遮掩掩,漏洞百出。这一现象还反映保荐机构未充分重视创新能力的信息披露工作。

      事实上,监管部门在今年以来,已频频对保荐机构的尽责问题提出严厉批评,其中就包括:机制调查工作不到位;发行申请和信息披露上对问题叙述不到位,“挤牙膏”式披露,或前后矛盾;未能在申报材料后持续追踪信息披露等等。

      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元素,对市场正确估值也异常关键。虽然带上高新企业认定资格的光环,但是这些企业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却隐藏在阴暗的角落。而之前已有不少公司由于创新能力受到质疑而上市失败。

      对地方政府而言,更应当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鼓励创新的政策被执行成一种变相“补贴”企业,以推动其上市的工具。

      阴暗的环境长出来的是蘑菇,只有在阳光下才能长出参天大树。我们从各个角度关注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创新“含金量”,是希望真正健康的幼苗能得到阳光的哺育,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