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外贸企业后危机时代遭遇的“严冬”
  • 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
    应对三招
  •  
    2010年8月5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调查·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调查·区域
    外贸企业后危机时代遭遇的“严冬”
    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
    应对三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贸企业后危机时代遭遇的“严冬”
    2010-08-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秦菲菲 张牡霞 ○编辑 王晓华
      广东省东莞市一间内衣制衣厂,由于“用工荒”的影响,厂房里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工人在上班。
      珠三角台商专场招聘会在重庆江北举行,有的企业柜台前显得十分冷清

    成本、政策压力齐施 企业“薄利润”、“零利润”存活

      如果说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的外贸企业而言是难耐的“严冬”,那么现在对它们来说春天似乎仍然有些遥远。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用工成本增加、汇率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多重压力的叠加,让不少外贸企业措手不及。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内迁,转型升级,还是转内销?每一条路似乎都不好走。

      ⊙记者 秦菲菲 张牡霞 ○编辑 王晓华

      “现在大家都说经济回暖了,中国已经率先复苏,其实我们很困惑。”嘉顺针织厂副总经理林小宁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我们觉得2008、2009年的日子最好过的。当时买原材料很便宜,我们的订单没有受影响,工人也比较稳定,但今年的情况比我们面对金融危机时更困难、更严重。”

      真实的故事似乎有些不符合人们的想像。坐在写字楼里,通过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似乎很容易得出判断:伴随着经济回暖,外贸企业的形势也会出现相应的好转。但记者在珠三角一带调研更直观的感受是,大量闲置厂房仍在空置的状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状况还比较少见。

      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用工成本增加、汇率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多重压力的叠加,让不少外贸企业措手不及。“金融风暴时,我们采取一个应对措施——扩容。因为当时原材料的成本都在下降,我们采取扩容就可以把成本降下来,比较容易处理。而现在问题很多,就不知道怎么搞了。”林小宁说。

      

      有订单不敢接

      “考虑到今年的经济形势、劳动力成本涨得很厉害,还有外围市场因素的波动,让我们不敢无限制地去接单。”——嘉顺针织厂营运总监陈铭

      

      订单,决定着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运营状态。然而,不少外贸企业面临的尴尬境遇是,面对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企业往往有订单也不敢接。保守接单,成了企业一致的举动。

      嘉顺针织厂是一家产品100%出口欧美的企业,其中对欧洲出口占65%,对美国占25%,日本、澳大利亚等占10%。陈铭向记者介绍,目前订单比去年同期大概增加了35%左右,但今年他们都不争取提前拿单。“同行也是这样,有些单子接下来是要赔本的。”

      出口企业从接到订单开始直至最终交货一般有几个月不等的周期。在这几个月内,成本波动就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拿嘉顺针织厂来说,从打版开始到出口共有6、7个月的周期,这中间就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往往签约时看似有利润的订单,到最终交货时已经没有了利润空间。林小宁说,今年开年时,企业本来很乐观的,但突然发现招工很难,工资上涨地也很厉害。但很多订单很早已经确定了,中间的损失就只能企业承担。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情况,记者在珠三角一带按照机电、纺织、轻工工艺品等出口大类,分别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企业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后危机时代却有更强烈危机感的企业,不止一家。

      从事家具出口多年的港资企业东莞英记夹万家私有限公司,今年的日子同样不比去年好过。其负责人吕德新对记者说,从金融海啸开始,家具行业就遇到很大的困难。“去年我们还有订单,虽然订单的价格比较低,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也比较低,所以情况还好。”

      作为夹在产业链中游的生产企业,一方面对原材料上涨没有议价能力,一方面也很难对下游客户提出涨价要求。“今年我们仍用去年的原材料价格和工资水平作为成本报价,但是基本上每一种材料都涨价,最低工资也涨了20%。我们和客户沟通希望价格上调,最好的情况也只是涨1-2个百分点,大部分都不和我们谈判,所以现在有订单我们还要考虑接不接。” 吕德新说。

      

      原材料、人力成本双升

      “原材料价格涨得很厉害,现在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做,就要接受较高的原料价格;不做,就是关门。”——东莞英记夹万家私有限公司负责人吕德新

      

      作为针织厂负责人,林小宁对棉花价格变动十分敏感。去年以来,受棉花减产、出口大国暂停出口的影响,棉花价格一路上扬。今年以来,棉花价格更是不断刷新近十年来的历史高价,数据显示,年初时国内棉花现货价格在14000元/吨左右,到7月份,已经攀升到了18000元/吨。

      林小宁说,今年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棉花涨价,又接连导致棉纱、棉布等服装主要原料价格上涨。在企业收入来源没有太大改变的时候,支出部分却上升很多,企业利润被挤压得很厉害。

      木材占成本比重高达45%的家具企业在此轮木材价格上涨中所承担的压力也可想而知。吕德新介绍,其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原材料占60-70%。而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增长幅度已经超过了15%。

      以钢铁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润丰金属塑胶有限公司,今年也没有躲过被铁矿石推高原材料价格所带来的压力。润丰经理叶振波说,2009年底去鞍钢买原材料,大概是203美金/吨,最高的时候曾经到过700美金/吨,现在也仍要560-580美金/吨。

      除了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外,人力成本更是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2010年初全市270家企业的专项调查显示,抽样企业给予新入职无技能员工的平均月薪为1215元,较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当期1050元,增长了165元,涨幅为15.6%。

      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后,是珠三角地区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导致的“招工难”。

      7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东莞最大的人才市场——智通人才市场,发现大约有三百余家企业在该人才市场设摊招聘,分布在B馆二、三、四层。在每个摊位上,少的有一、两个求职者在咨询情况,多的也只有五、六个人驻足等待,求职者并不是特别多。据智通人才市场工作人员介绍,夏季企业招人总量一般不会减少,但求职者数量却急剧下滑,不少岗位无人应聘。

      一家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尚先生在招聘现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普工十分不好招,因为他们对薪资要求变高了,“现在普工基本都要1600-1700元,比年初涨了三、四百块钱。”东莞旭田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于先生说,现在普工很不好找,几乎很少人来问过这方面的信息,“可能因为工人要求高了吧,找工作不仅要看待遇,还要看未来职业发展。”在这一轮工资上涨潮中,该公司也上调了普工待遇,由1400元每月上调到1500-1600元左右。“目前,广州市劳动力总量虽然充足,但结构性用工缺口的矛盾仍然突出,形成部分就业岗位充足、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的情况。” 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说,在针对270家企业的专项调查中,超过七成企业春节后出现招工难问题。调查显示,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招工难”现象较为突出。企业最难招的工种为普通劳动力和技术工人。

      

      政策压力叠加

      “如果取消17%的全额出口退税,将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影响,即使退税下调到14%,也会使得公司每年增加2000万以上的成本。”——先锋高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董事工场长李少锡

      

      金融危机时,稳出口、保就业的目标给了出口企业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然而时至今日,更多外贸企业不仅仅要面临成本上升,以及汇率、退税政策的调整,还要面对欧洲市场的不确定性,甚至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带来的影响。

      汇率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是个老生常谈,但却牵系企业命脉。6月19日,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汇率出现“松动”迹象。

      由于其服装主要出口欧美,陈铭说,嘉顺针织厂是用美元和欧元定价的,因此汇率变化给企业的影响很大。另外,除了对人民币升值影响利润率的担心外,实际操作中最难的是短期内如何对汇率变化进行准确预测。

      在“汇改”三日之后,406个税号产品的出口退税也被取消。虽然此次出口退税的调整主要针对的是“两高一资”产品,但逐步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率的趋势却也让不少企业开始担心。

      “如果取消17%的全额出口退税,将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影响,即使下调到14%,也会使得公司每年增加2000万以上的成本。” 先锋高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董事工场长李少锡对记者算了一笔账。李少锡认为,随着经济的好转,国家可能又会下调出口退税率。“如果就业出现好转,出口退税率就有可能被下调。我们不希望政策老是频繁变动,如果是好的政策就不应该太多变动。”他说。除了汇率、外部市场的影响,在房地产调控影响下,东莞英记夹万家私家具又多了一重压力。虽然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市场,但还有部分用来内销的产品。吕德新说,在中央推出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楼房销售受到影响时,家具销售也自然受到了影响。

      

      企业微利生存

      “利润在2%-4%之间,如果管理不好,管理费用高一些的话,基本就是‘白做’了。”——润丰金属塑胶有限公司经理叶振波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外贸企业无论订单是否稳定,其利润率很难超过5%。特别是在成本上升压力挤压下,利润率降到1%、2%,甚至有的是零利润。陈铭介绍,以嘉顺为代表的家纺服装行业利润率大概是5-6%。“由于今年工资上涨了35%,毛利率就变得不到4%。如果再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利润率就会降到不到2%。”陈铭说,“2009年,我们出口额大概5个亿,和今年预期的差不多,但销售利润率低了,这是今年行业都普遍面临的情况,所以行业情绪很悲观。”

      “利润很差的!”当被问及利润率的时候,吕德新顿时提高声调,很激动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主要挑亏损的不是很多的东西在做,根本不是考虑哪个东西赚钱!亏得少的我们就接,亏的多的我们不接。现在基本上是没有利润。行业内很少工厂利润可观,大部分都只有很少的利润。”

      作为一个对企业投入精力、感情多年的“老人”,哪怕在一个时期赚不到钱,吕德新也会让家具厂继续运转。“我们在家具行业做了这么久,对这个行业是有感情的,不会说遇到一点困难就往后退。”他说。

      虽然润丰有稳定的客源、员工和订单,但2-4%的薄利润也只能使其维持正常运营。叶振波和吕德新有一样的心情,那就是把企业做下去,为了企业生存、员工、客户,即使没有利润,只要不亏本,也做下去。

      “今年勉勉强强过得去,我们这个企业开了十几年,很多老员工把青春贡献给了企业,所以我们想尽办法维持。有时候即使没有利润,只要不亏本,我们也做。很多客户和我们合作很多年了,他们付款也很及时,我们出货、发工资也都能很准时,能够这样不亏本的把企业运营下去,就是我们眼下所有的目标了。” 叶振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