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路演回放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中投二号”渐行渐近 “剩女”央企将被打包接盘
  • 华融渝富基金“落地” 资产管理公司转型谋上市
  •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首笔投资“花落”星空电视
  • 国内并购重组方兴未艾
    市场化安排谋向“纵深”推进
  • 券商直投能走多远要看政策助力
  •  
    2010年8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公司·融资
    “中投二号”渐行渐近 “剩女”央企将被打包接盘
    华融渝富基金“落地” 资产管理公司转型谋上市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首笔投资“花落”星空电视
    国内并购重组方兴未艾
    市场化安排谋向“纵深”推进
    券商直投能走多远要看政策助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投二号”渐行渐近 “剩女”央企将被打包接盘
    2010-08-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牡霞 ○编辑 全泽源
      李荣融强调央企要向三个领域集中 资料图

      央企整合至80到100户的“大限”日益临近,然而被赋予央企整合重要使命的第三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中投二号”(国新公司),挂牌时间却有可能再次推迟。先是“中投二号将在上半年挂牌”说法落空;再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7月23日表示国新公司将于近期挂牌,在市场普遍将这一消息解读为国新公司将于8月挂牌之后,近日又有消息传出,国新公司挂牌时间或定在9月份。

      不仅挂牌时间推后,一些迹象也表明,国新公司的初始规模似乎并不像此前大多数人预期的那样,一下子打包二十余家央企,大手笔解决国资委到今年年底前要完成的央企整合任务,而是第一批装进十余家央企,然后“循序渐进,成熟一家推进一家”。

      ⊙记者 张牡霞 ○编辑 全泽源

      重组担忧倒逼央企“出嫁”

      挂牌时间的一再推迟,打包数量的减少,与央企不愿意被打包进入国新公司的态度不无关系。

      由于“中投二号”未来的经营方向是股权投资,被打包进入其中的央企还将继续面临被肢解和重组的命运,一些无法逃脱被重组命运的央企都在积极寻找其他出路,那就是按照国资委关于央企重组的思路寻找“婆家”下嫁。

      上周刚刚被宣布并入中交集团的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就曾经在3月份多次传出将被打包进入“中投二号”的消息,但其最终的结果却是并入央企中交集团,成为后者的房地产资产经营平台。

      而各界一直认为将被批量打包进入国新公司的科研院所央企,在提交的重组方案中,所选择的方向也大多是并入产业集团。上周四,国资委公告称,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整体并入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除此之外,央企当中还有包括北京矿冶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多家科研院,已经处于“待嫁”状态,或者正在积极寻找“婆家”。其中,北京矿冶研究院在经历了十余家央企“抢亲”后,近日有消息称,其将被中国五矿重组。

      为了提高央企进入国新公司的积极性,国资委领导在7月23日的央企负责人大会上公开劝导,“不要认为进入国新就不光荣”。

      

      自由组合无果再打包

      鼓励央企自由重组是国资委一直以来的思路。因此,在劝导央企进入国新的同时,国资委也继续按照原思路推进央企重组,而这些央企自由组合无果后,则很可能被打包纳入国新公司。

      国资委关于央企整合的思路主要分成四种:央企之间“强强联合”;一般央企并入优秀央企,即以强并弱;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非主业资产向其他中央企业集中。

      按照上述四种思路,上半年央企重组风生水起。今年以来的6组12户央企重组当中,鞍钢攀钢“强强联合”,老牌地产央企中房集团并入交通基建大户中交集团,上海医工院和上海船舶运输科学所作为科研院所,分别被并入两大央企——国药集团和中国海运。

      分析人士认为,科研院所入局产业集团,对外贸易窗口公司并入相关产业集团,在国资委两个任期中考核表现不佳的央企并入其他集团,是下半年央企重组的主要形式,但如果这些央企找不到合适的婆家,则很有可能被打包进入国新公司。

      

      哪些企业被打包概率大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刚也认为,国家将在军工、煤炭、电网电力、民航、航运、电信、石油石化等七大行业保持国有经济的绝对控制力,所以七大行业以外的行业被并入国新公司的概率更大。“分析一下120多家央企,除了七大行业以外,主要是一些科研院所、贸易类央企和其他一些效益差、规模小的央企。”王志刚说。

      事实上,李荣融在上月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也已经再次强调,中央和国务院明确要求央企要向三个领域集中:要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

      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在成立之初,打包的央企数量可能只有十余家,而这些央企具有的共同特点是“规模较小、微利、效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