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友问答精选
问:目前国内的银行经营普遍同质化较为严重,光大银行在业务经营方面,有什么独到的特点?
答:光大银行成立18年以来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经营特色,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首先,是光大银行审慎高效的风险管理和不断提升的资产质量。本行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围绕信用风险垂直化管理、市场风险集中化管理、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层次化管理的基本理念,从文化、组织架构、流程、政策和技术等方面不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同时,本行积极采用先进管理技术和手段,包括授信实现全流程的电子化管理,建立流动性管理的科学体系,积极推进新资本协议管理模式等。通过以上风险管理的举措,本行的资产质量连年显著改善,特别是,本行05年以来发放的新客户贷款显著优于整体水平。截至09年底,上述新客户贷款的不良率仅为0.38%。
第二,是光大银行同业领先、成效卓著的创新能力。光大银行十分强调创新对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本行在创新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连续三年获新浪网“年度最具创新银行”奖。光大银行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理财银行,本行在理财领域创下了多个第一。截至2009年末,光大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位居同业前列。在投行业务领域,本行的短期融资券发行量排名整个银行业第一,能够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竞争;在中期票据承销领域,本行的发行量排名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
第三,是光大银行日益显现的高增长潜力。在公司银行业务方面,2009年本行公司银行贷款及存款增速分别达到35.3%和32.1%,在财政代理业务、企业年金业务、供应链融资业务以及银关业务方面光大银行均逐渐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和经营特色。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光大银行个人贷款及个人存款快速增长,2007年-2009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40.6%和43.6%,个人贷款及个人存款占比也逐年提升。光大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三个主要领域住房按揭贷款、工程机械贷款以及信用卡业务领域均实现快速发展,住房按揭贷款及工程机械贷款三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40%。截至2010年6月底,信用卡发卡量已达到728万张,并实现了信用卡业务全口径盈利,即在扣除了风险成本、管理费用后,全面盈利。在中间业务方面,近三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重点产品理财业务、承销与咨询以及银行卡三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总额超过60%,并且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89.6%、50.8%和130.3%。未来光大银行将继续发挥在三个领域的传统优势,加快发展。
第四,光大银行模式化经营逐步形成。光大银行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在公司业务条线,本行已经在汽车、工程机械、钢铁、有色、房地产等行业推行模式化经营,形成了汽车“全程通”模式、工程机械按揭“总对总”模式、钢铁行业“金色链”模式;在贸金业务领域,开发了“货押”、“1+N”等供应链模式化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业务领域,推行9大模式化解决方案。
上面是光大银行的一些经营特点,也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我们相信,随着成功上市,光大银行的这些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固化,帮助我们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问:请具体介绍一下光大银行模式化经营的发展情况?
答:光大银行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在公司业务条线,本行已经在汽车、工程机械、钢铁、有色、房地产等行业推行模式化经营,形成了汽车“全程通”模式、工程机械按揭“总对总”模式、钢铁行业“金色链”模式,在贸金业务领域,开发了“货押”、“1+N”等供应链模式化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业务领域,推行9大模式化解决方案。
以工程机械按揭贷款为例,本行目前已经形成了“总对总”模式,即通过直接和设备制造商及经销商签署“总对总”合作协议,为购买工程机械设备的自然人提供的按揭贷款产品。本行在工程机械按揭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60%,收益率平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7年以来累计发放900多亿元贷款,没有发生一笔实质性的损失,特别是在去年宏观经济波动的情况下,工程机械按揭产品表现出了强大的抗周期性,并且每经历一次波动,银企关系都进一步加强。
工程机械按揭产品的成功模式充分说明了模式化经营的积极意义,首先,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模式化经营使得银行产品和服务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流程化,便于对客户需求快速反应,促进服务的持续改善。其次,有助于“做主流客户的主流合作银行”的目标实现。模式化经营深化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关系,推动银行由单纯的财务合作向产供销深入,从单纯的同一家企业合作转向批量化上下游客户合作,促进银企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盈利水平。模式化经营降低了操作成本,保持合理定价水平。最后,对风险控制起到积极的缓释作用。
问:光大银行未来经营发展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答:本行在战略中明确提出了“突出创新、服务与科技,使其成为支持本行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第一是创新,创新是光大银行的传统优势,不断的积极创新过去为光大银行带来了良好的效益,未来本行仍将积极创新,并已经建立了长效机制,本行建立了创新委员会,不断跟踪同业的新产品新动向,做好与同业创新的对标,做到对市场快速反应,不断识别重点创新领域。
第二是服务,银行业归根到底是服务行业,本行在全行明确提出了“总行服务分行、分行服务支行、全行服务客户”的要求,力求通过提高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增加忠诚度和综合贡献度。
第三是科技,先进的信息科技水平对商业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光大银行未来一定要做到在信息科技方面走在同业银行的前列。
问:请说明光大银行的竞争优势?
答:本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股东背景:本行是国内唯一由国家注资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股东背景及独具优势的光大综合金融平台;
(2)战略及公司治理:明确清晰的发展战略及良好的公司治理;
(3)风险管理:审慎高效的风险管理;
(4)创新能力:同业领先、成效卓著的创新能力;
(5)高增长潜力:稳健的财务状况和日益显现的高增长潜力;
(6)全国性渠道:科学布局的全国性营销网络及多样化的服务渠道;
(7)管理层及员工: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团队及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8)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升的社会责任意识。
问:光大银行的资金业务与同业相比有何优势?
答:在货币市场业务方面,本行是银行间货币市场活跃的参与者,是银行间市场做市商之一,是人民银行批准的16家SHIBOR利率报价行之一。
在自营交易方面,作为银行间市场的活跃投资者,2009年,本行债券交割量达到6.46万亿元,现券交易量达到1.43万亿元,远期合约交易量达到592.40亿元,均排名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二。
在代理客户资金交易活动方面,2009年,本行代客外汇买卖交易量达164亿美元,银行间市场交易量位居市场前列;远期结售汇业务和货币掉期业务增长迅速,并推出了小币种对人民币的远期、掉期交易。
问:请说明工程机械按揭市场情况以及光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和未来发展空间。
答:从工程按揭市场情况来看,主要工程机械产品的制造商均以信用销售为主导,信用销售中又以银行按揭为主要方式,按揭贷款年投放量约为400亿元左右。
光大银行2009年累计工程机械发放贷款230亿元,市场份额接近60%。光大银行工程机械贷款业务开展8年来,一直稳居同行业首位。
我们认为工程机械行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主要因为预计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快速增长;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需求仍将较为旺盛;城镇化建设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林立问答精选
问:光大银行本次发行为什么要引入战略配售?战略配售的结果如何?
答:本行A股公开发行引入战略配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优化发行结构,稳定资本市场,维持后市稳定;二是与多年合作的战略伙伴强化合作关系,建立资本纽带。本次战略配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少企业表达了认购意向,最终总的认购意愿规模达约600亿元,主要包括三类企业,一是中央企业,如五矿集团、大唐集团等;二是现有股东,如青岛国信、云南红塔等;三是地方龙头企业,如奇瑞汽车、上海港等。本次战略配售取得成功,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本行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投资价值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认可。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对参与本次战略配售的有关部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特别是感谢光大银行各分行有关同事的卓越努力,本次战略配售从启动到结束仅7天,时间实在是太短了!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艰巨工作是很不容易,在此我要衷心的谢谢各位!
此外,由于本次战略配售的名额有限,不少资质优良的企业未能入选,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并希望未来能与这些企业在业务上开展更多的合作。
问:本次A股发行的发行价格区间是多少?发行价格区间是如何确定的?最终发行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答:上周,我们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四地展开路演,通过路演推介,资本市场对光大银行的基本情况形成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对我们的投资亮点充分认可,同时也对我们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在主承销商的组织下,我们通过向询价对象初步询价确定了本次A股发行的价格区间为2.85元/股-3.10元/股。价格区间上限3.10元/股对应的2010年发行市净率约为1.57x,较可比银行的交易市净率约有10%-20%的折扣,后市上升潜力很大。这也兑现了本行唐董事长之前提出的“适度定价,为后市留有空间”的承诺。目前该价格区间已向监管部门报备。
本行将会充分考虑自身公司的内在价值和成长性优势,参照市场可比银行的交易估值水平,并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簿记建档等综合信息,随行就市,确定一个令发行人和投资者都满意、可接受的发行价格。
问:本次光大银行公开发行后股东的禁售期情况如何?
答:本次公开发行本行股东的锁定期情况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目前已发行股份:
(1)汇金公司及其控股的中国再保险合计持股215亿股,上市后锁定3年。
(2)2009年七家境内引资投资者(除中再)合计持股37亿股,锁定超过2年,至2012年11月5日。
(3)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合计持股82亿股,锁定期为1年。
第二类是本次发行股份:
(1)战略配售部分:30亿股,锁定1年。
(2)网下发行部分:15.5亿股,锁定3个月。
(3)网上发行部分(含绿鞋): 24.5亿股,无锁定期。
综上,本次公开发行完成后,本行的流通股仅有24.5亿股,上市完成3个月至1年内的流通股仅为40亿股,流通股规模整体相对较小,流通市值将是已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中最小的之一。
问:光大银行上市虽然筹备很久,但是从招股书预披露到上市还不足1个月,有人说是“光速”上市。请问林书记,您作为主管上市的行领导对此有何感受?
答:确实像您所说,本次光大银行A股上市的发行进程很快:7月22日,招股书预披露;7月26日,通过发审会;7月29日,获得发行批文;7月30日,刊登招股意向书;上周我们完成了预路演工作,并于8月8日晚公告价格区间;我们预计将于8月18日在上交所挂牌。这么快的时间表,确实是“无心插柳”,但也是“水到渠成”。
说到感受,我想到三个字“长、难、快”。一是光大银行的上市之路太长了,10年前我们就提出上市的目标,几经周折,终于在今年圆梦;二是光大银行的上市遇到很多困难,别人遇到的我们差不多都遇到了,别人没有遇到的困难我们也经历了很多。可幸的是最终该解决的问题全都解决了;三是发行时间表很快,光大银行上市可谓“十年磨一剑”,但最后的突破非常快,像前面所说,从启动到上市也就不到1个月,开创了先河。
光大银行上市走到现在,我这里最想说的是感谢:谢天、谢地、谢人。一是感谢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多年来的关心与指导,感谢唐董事长、罗总和郭行长的悉心帮助与大力支持。特别是没有唐董事长等几位领导强有力的推动,光大银行的上市根本不可能成功;二是感谢我们的老股东与核心客户,他们与光大银行多年来风雨同舟,对光大银行上市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三是感谢全行两万多员工对上市工作多年来的支持,光大银行的成功上市凝聚了每个员工的辛勤劳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总行上市办的同志们,他们高度敬业、坚持不懈,在上市的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艰苦努力,常年超负荷工作,高效稳步的推进了上市进程,确保了光大银行成功上市。最后,我还要感谢中金公司、金杜律师事务所和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多年来一直陪伴我们,与光大银行一起走过了最困难的历程,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给光大银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们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另外,您提到我主管上市工作,其实我只是“第四棒”。光大银行的上市工作筹备多年,首先是李杰副行长负责,之后是单建保副行长,然后是原任副行长解植春,我是第四任分管行领导。这就像田径比赛中的4×100米,是大家通力合作的结果。
最后,我想说光大银行的上市只是第一步,我们有信心,通过全行上下两万名员工的共同努力,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给资本市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李杰问答精选
问:能否介绍一下光大银行房地产贷款的情况以及风险?
答:本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是可控的:
一是,房地产贷款结构配置稳健。大部分为抵质押物齐备、期限较短、现金流较为充裕的土地储备及园区贷款和房地产企业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截至2009年底,风险相对较小的土地储备及园区贷款和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占整个房地产贷款的比例超过60%,而真正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仅占房地产贷款总额的30%,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仅为4%左右。
二是,贷款投向地区经济发达。截至2009年底,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超过70%。
三是,采取“总对总,名单制”的管理模式。即由总行垂直管理,所有发放贷款的企业均须为名单上的全国性及区域性大型优质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或带有政府背景、具有良好信用资质、良好现金流情况及较高盈利能力的土地储备中心,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近三年,本行新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中没有发生一笔不良,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持续下降,截至2009年底,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仅为0.8%。
问:光大银行有哪些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
答:本行秉承稳健的流动性管理政策,已初步建立同规模、业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相适应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并能够对全行流动性风险进行适当的识别、计量、监控和对冲。本行具体采取的一系列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
(1)根据年度《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指引》,用流动性偏好和流动性限额引导条线业务部门以及分行平衡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矛盾,推行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及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对本行流动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2)建立分层风险指标限额体系和分级流动性储备体系,以及中长期流动性预警机制和短期流动性预警机制,确保即期流动性和中长期流动性风险可控。
(3)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对缺口分析、情景模拟、压力测试、集中度计量等流动性风险的日间计量;通过资产、负债多元化等表内业务调整来降低流动性风险,亦尝试使用货币掉期等衍生工具来调整流动性余缺。
卢鸿问答精选
问:光大银行的息差水平及盈利能力在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具体原因是什么?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提升息差水平?
答:息差较低的原因:光大银行历史上息差水平以及整体盈利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由于资本约束的影响以及在特殊经营环境下,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相对审慎。
首先,由于受到资本约束,光大银行风险资产占用较低的票据贴现及同业资产的占比相对较高。09年一般对公贷款虽然加速投放,但主要集中在9月私募完成之后,贷款的滞后投放形成的09年的日均贡献十分有限,主要会在2010年的盈利能力中有所体现。另外,由于国家出台住房按揭贷款利率7折政策,本行零售贷款收益率受到较大影响。
其次,在历史包袱较重的特殊经营环境下,光大银行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相对审慎。近年来,本行一直致力于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不良资产的化解,在行业、客户的选择方面较为稳健、谨慎。在客户选择方面,以大中型客户为主,银行的贷款议价空间较小。此外,由于上述行业客户多为单一的贷款产品客户,对结算和存款业务的拉动不大,为满足资金来源,本行加大了主动负债的拓展,又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存款方的成本水平。
未来提升举措:未来本行将从优化资产结构、深化客户结构以及保持中间业务领先优势几个方面来提升息差水平和总体盈利能力。
首先是优化资产结构,未来本行经营重心将更加侧重于收益率较高的信贷资产,同业业务的占比将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内,同时对同业业务管理目标由“满足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需要”向“通过赚取市场价差实现盈利”进行转变,同业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第二是深化客户结构,提高客户的综合贡献度。以大客户上下游供应链关系为线索逐步拓展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占比,通过围绕核心制造企业,对其上下游企业搭建广泛的链式融资业务,逐年增加中小企业客户占比,提升议价能力,同时降低对公负债成本。
第三是保持中间业务领先优势,非息收入占比继续提高。凭借投行、理财业务的独特优势,发挥信用卡业务稳定期的收入贡献,确保未来两年内非息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通过以上举措,光大银行2010年上半年息差水平提升了16个基点,力争2011年-2012年左右达到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总体盈利能力将会有较大的提升。
问:请问光大银行未来盈利情况预计如何?
答:我们将用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投资者。
首先在净利息收入方面,光大银行将抓住A股IPO这一发展机遇,加快信贷业务发展,同时通过制定有效措施提升息差水平。
第二是继续加快中间业务发展,不断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及占比。
第三是资产质量的逐步提升,使得信贷成本未来预计将呈稳定或逐步下降趋势。
光大银行2010年上半年盈利情况良好,我们将于近期公告上半年的业绩情况。同时,管理层有信心实现净利润三年翻番的目标。并且,从目前实际经营情况及发展前景来看,该目标有望提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