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特别报道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理财一周
  • B1:披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三套房停贷“逼空”投资客 “擦边球”操作几无空间
  • 人民币产品
    在港获投资者热捧
  • 汛期来临投保家财险避损失
  • 银信合作“新规”出鞘 银行理财产品或现创新
  • “中国股民切忌赌徒心态”
  •  
    2010年8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理财一周
    三套房停贷“逼空”投资客 “擦边球”操作几无空间
    人民币产品
    在港获投资者热捧
    汛期来临投保家财险避损失
    银信合作“新规”出鞘 银行理财产品或现创新
    “中国股民切忌赌徒心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产品
    在港获投资者热捧
    2010-08-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石贝贝 ○编辑 金苹苹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金苹苹

      

      火热!还是火热!如同八月的天气一样,香港市场上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发行之密集、投资者追捧的热情都只能用“火热”二字来形容。

      某外资银行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香港的零售客户因对人民币升值有较大预期,之前还曾涌现过将港币转换为人民币、存入内地银行的热潮,而在港人民币存款证等产品的推出,更加方便香港的零售客户持有人民币存款。而从收益率角度来看,当前一些人民币存款证产品收益率已经高于同期香港和内地银行的存款利率,因此,对投资者而言,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7月19日,内地与香港之间新修订的人民币清算协议签署,不仅消除了个人和企业于不同账户之间的人民币资金转拨限制,也为市场推出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提供可能。不足一月的时间内,香港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已纷纷推出各类人民币产品。

      目前,银行系的人民币投资产品,在市场中占据着大部分的份额,具体分为三类。一种是人民币挂钩的货币、利率或股票投资产品。汇丰银行推出了“人民币外汇挂钩存款”,客户可从看涨或看跌货币而获得相对更高的投资回报,且有机会分享派息。除新增人民币投资产品外,汇丰对新增3-12个月定期人民币存款支付年利率1.41%的优惠利率。此款“人民币外汇挂钩存款”产品,在推出市场8个小时内即获得足额认购。

      渣打银行也向个人及企业客户推出了保本形式的人民币挂钩结构性投资产品。产品投资回报于相关指数表现挂钩,相关指数又可与不同资产组合挂钩,包括利率、外币、商品或股票指数等。产品利息也将以人民币支付。此类产品受到投资者追捧,所推人民币挂钩货币、利率等产品已销售出十轮额度,而其人民币投资产品购买门槛,也从最初的1万元人民币上调至5万元人民币。

      第二类产品是人民币存款证。此类产品也是银行8月上旬主推的人民币投资产品,其年化收益率高于同期内地和香港的存款利率,因此颇受投资者青睐。

      汇丰银行本周推出首只面向个人和工商企业客户的零售人民币存款证,期限6个月,全期提供2%年利率,最低存款额5万元人民币。恒生银行也推出6个月期人民币利率存款证,利率为递增式,头1-2个月利率为1.75%、第3-4个月利率为2%、第5-6个月利率为2.25%。每两个月派息一次,平均年利率大约2%。

      仅从利率角度考虑,此类人民币存款证产品也颇具吸引力。上述两款6个月期产品的平均年利率均为2%,高于香港银行同期人民币存款利率0.4%至0.865%,也高于内地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98%。

      第三类产品则是人民币NDF和人民币储蓄保险计划。汇丰、花旗等在香港市场推出了人民币NDF和人民币储蓄保险计划。据了解,上述产品大部分是以人民币升值概念来吸引客户投资。以人民币储蓄保险计划为例,这类以人民币结算的理财产品,主要特征是集保险、储蓄、分红、保障于一身,适合进行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