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广告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业绩回升未能引发资金流入
    QFII 7月继续小幅赎回
  • Grant Thornton 全球CEO:
    目前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佳时机
  • 汇金债或于24日登陆银行间债市
  • 新基金发行“僧多粥少”
    股基平均募集额同比减半
  • 多家在港中资机构拟发人民币基金
    期盼内地债市尽快放行
  • 市场动态
  •  
    2010年8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业绩回升未能引发资金流入
    QFII 7月继续小幅赎回
    Grant Thornton 全球CEO:
    目前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佳时机
    汇金债或于24日登陆银行间债市
    新基金发行“僧多粥少”
    股基平均募集额同比减半
    多家在港中资机构拟发人民币基金
    期盼内地债市尽快放行
    市场动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Grant Thornton 全球CEO:
    目前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佳时机
    2010-08-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马婧妤 ○编辑 朱绍勇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朱绍勇

      

      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组织Grant Thornton全球首席执行官爱德华·纳斯博姆日前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最佳时机,中国公司海外并购在未来五年将会持续活跃,他建议优先考虑并购的行业包括金融服务业、以快速消费品为主的制造业、资源类行业等。

      爱德华·纳斯博姆认为,全球并购市场正在逐渐恢复,但仅恢复到了金融危机前70%的水平,“有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美国仍有超过50%的投资者认为经济并未触底,经济复苏存在很多变数,因此企业在投资时也十分谨慎。”爱德华·纳斯博姆判断,全球并购市场要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至少还要半年到一年以后。

      他分析,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并购市场出现了新特点,一是收购目的和价格不同,危机前并购往往是战略性的扩展,并购对象定价较高,危机后定价有很大折扣,收购对象多为处于困难中的公司,收购方通过低价收购完成全球战略布局;二是收购来业务的安排不同,危机前收购完成随即关注如何进行战略性的发展和扩展,危机后第一件事往往是进行重组,之后才关注公司发展大局。

      “目前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最佳时机。”爱德华·纳斯博姆说,至少有三个因素可以支撑这一判断:收购对象定价较低、海外公司亟需资本注入、可较高效地完成全球布局。但他也提到,由于金融危机后成熟市场企业的资质普遍有所下降,所以进行收购活动时要“瞪大眼睛”,更为详尽地了解被收购对象的发展战略、商业模型、双方业务匹配性,甚至当地的监管情况、文化环境等。

      爱德华·纳斯博姆建议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可优先考虑三类行业,即金融服务业、以快速消费品为主的制造业、资源类行业。

      具体而言,他认为可以考虑在非洲诸国、澳大利亚寻找天然资源、能源类并购对象;在印度、俄罗斯、中东等地运用更好的技术优势寻找可帮助企业完成全球战略布局的并购对象。

      在谈到美国监管环境趋紧对金融业的影响时,爱德华·纳斯博姆认为,更严格的监管环境有利于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在未来几年监管趋严这一趋势不会改变,尽管监管思路的改变对金融创新有一定限制,但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却并未受到过多影响,“决定金融活动活跃程度的仍然是经济和市场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