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广告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B173:信息披露
  • B174:信息披露
  • B175:信息披露
  • B176:信息披露
  • B177:信息披露
  • B178:信息披露
  • B179:信息披露
  • B180:信息披露
  • B181:信息披露
  • B182:信息披露
  • B183:信息披露
  • B184:信息披露
  • 经济回暖资金充沛 全球并购“骄阳似火”
  • 对“两房”仁义
    到底值不值?
  • 稻米小麦差价创两年之最 国际米价年内有望补涨三成
  • 环球速递
  • 日本考虑推出新刺激措施 坐视日元升值
  •  
    2010年8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经济回暖资金充沛 全球并购“骄阳似火”
    对“两房”仁义
    到底值不值?
    稻米小麦差价创两年之最 国际米价年内有望补涨三成
    环球速递
    日本考虑推出新刺激措施 坐视日元升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对“两房”仁义
    到底值不值?
    2010-08-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房地美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为解决房利美和房地美(俗称“两房”)这个烫手组合的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特邀诸多知名专家会诊。

      财长与住宅暨都市发展部长一席谈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美国政府好似溺爱孩子的奶爸,管得太多适得其反。

      长期以来,“两房”一直在美国住房金融体系中扮演独特的角色:与一般从事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不同,“两房”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公司,但它们同时又有“政府担保”这张金字招牌。作为政府的“红人”,“两房”对外宣称担负着让更多美国人特别是低收入者拥有住房的使命,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地位,令政府陷入被动。

      自2008年9月“两房”崩溃以来,美国政府已经累计注资近1500亿美元,这显然不是一个小数字。纳税人本以为房地产市场重新复苏会得到回报,但“无底洞式”的救助令他们不得不质疑:对“两房”仁义到底值不值?

      任何事情都要算下付出收入比率。美国白宫估计这次“两房”的救助成本将高达1600亿美元。而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认为这一数字为3890亿美元。巴克莱资本称,如果房价从2009年下降20%,违约率增加三倍,这一数字将还会持续上升估计将高达5000亿美元。

      笔者认为,奥巴马政府并不是不会算账,召开这样一个会议更多成分是一种政治作秀,扮演挽救民众“安居工程”的好好先生。经济人士指出,一旦在“两房”改革中出现任何一点闪失都可能将美联储拖下水,破坏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或许将引发一场由“‘两房’危机”作为导火索的新一轮金融危机。所以不管多大代价,政府都要救“两房”,放任对奥巴马而言只会自食其果。

      一直有专业人士提出,要想“两房”真正退居幕后,民营化是上佳选择,“两房”完全可以逐步降低它们所购买抵押债券的规模,直至可以民营化或是清算。相关资料显示,“两房”的监管部门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目前按预设上限担保房贷,而如果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只对中低收入户提供可负担房贷,不给那些投机者机会的话,“两房”的负担理应轻松很多,规模降低也指日可待。由此看来,政府大可以放心地拿这些给予“两房”的补贴作更多有益经济的事。

      资金来去容易、贷款条件宽松,加上各项抵押都有积极买主,不难理解为何美国的楼市泡沫会一再上演。借用美国企业研究所(AEI)金融政策研究主任彼得·威尔森的观点,这也许是社会政策的问题,而不是经济政策的问题。为什么主办听证会的不是社会保障福利部,而是财政部?威尔森已经回答了这个令人纳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