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值不值?
|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为解决房利美和房地美(俗称“两房”)这个烫手组合的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特邀诸多知名专家会诊。
财长与住宅暨都市发展部长一席谈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美国政府好似溺爱孩子的奶爸,管得太多适得其反。
长期以来,“两房”一直在美国住房金融体系中扮演独特的角色:与一般从事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不同,“两房”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公司,但它们同时又有“政府担保”这张金字招牌。作为政府的“红人”,“两房”对外宣称担负着让更多美国人特别是低收入者拥有住房的使命,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地位,令政府陷入被动。
自2008年9月“两房”崩溃以来,美国政府已经累计注资近1500亿美元,这显然不是一个小数字。纳税人本以为房地产市场重新复苏会得到回报,但“无底洞式”的救助令他们不得不质疑:对“两房”仁义到底值不值?
任何事情都要算下付出收入比率。美国白宫估计这次“两房”的救助成本将高达1600亿美元。而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认为这一数字为3890亿美元。巴克莱资本称,如果房价从2009年下降20%,违约率增加三倍,这一数字将还会持续上升估计将高达5000亿美元。
笔者认为,奥巴马政府并不是不会算账,召开这样一个会议更多成分是一种政治作秀,扮演挽救民众“安居工程”的好好先生。经济人士指出,一旦在“两房”改革中出现任何一点闪失都可能将美联储拖下水,破坏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或许将引发一场由“‘两房’危机”作为导火索的新一轮金融危机。所以不管多大代价,政府都要救“两房”,放任对奥巴马而言只会自食其果。
一直有专业人士提出,要想“两房”真正退居幕后,民营化是上佳选择,“两房”完全可以逐步降低它们所购买抵押债券的规模,直至可以民营化或是清算。相关资料显示,“两房”的监管部门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目前按预设上限担保房贷,而如果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只对中低收入户提供可负担房贷,不给那些投机者机会的话,“两房”的负担理应轻松很多,规模降低也指日可待。由此看来,政府大可以放心地拿这些给予“两房”的补贴作更多有益经济的事。
资金来去容易、贷款条件宽松,加上各项抵押都有积极买主,不难理解为何美国的楼市泡沫会一再上演。借用美国企业研究所(AEI)金融政策研究主任彼得·威尔森的观点,这也许是社会政策的问题,而不是经济政策的问题。为什么主办听证会的不是社会保障福利部,而是财政部?威尔森已经回答了这个令人纳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