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时娜 ○编辑 衡道庆
在深圳特区迈上新征程之际,深圳的产业格局已悄然发生变化。外贸加工企业龙头富士康将工厂迁出、中信证券为代表的高端金融服务企业,却纷纷将总部迁到了深圳。三十年来经历了蛙跳式演进的深圳产业,未来将面临怎样的转型提升?
“新兴产业将是深圳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去年8200多亿元的生产总值中,四大支柱产业就占总量约60%,在新的发展时期,四大支柱产业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时,深圳已正式出台了新能源、互联网、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的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预计这三大产业在2015年将实现6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形成3000亿元的增加值。
深圳本地一位城市规划专家指出,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及文化四大产业仍将作为支柱产业继续发展,而新能源、互联网、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则是在国家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结合深圳的产业及发展实际提出的,未来也将成为深圳新的支柱产业。
纵观三十年来深圳产业的发展历程,深圳产业结构以“三来一补”为起点,经历了蛙跳式的演进,高新技术迅速崛起,持续增强经济与技术的结合,使传统产业逐步升级或转移,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的经济形态不断产生,目前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完善的金融产业、连接国际辐射内地的物流产业、与科技金融紧密结合的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而新能源、互联网、生物医药三大产业近年来也取得长足发展,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协调化、高端化、总部型、低碳化、集群化成为深圳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指出,今年7月1日起,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深圳进入大特区时代。但是,三十年的“一市两制”管理格局下,关内外的产业格局差异非常大,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关内,已基本步入“后工业化时代”,而关外仍停留在简单的“加工贸易时代”,“大特区”背景下,深圳必须在关内外协调化发展的基础上,走高端化、效益型、集约化发展道路,提高产业内涵及核心竞争力,才能继续充当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也正因为如此,在富士康工厂搬迁问题上,深圳市政府没有表现出强力挽留的态度;相反,对于像中信证券、国银金融租赁之类的金融服务业,以及腾讯、阿里巴巴之类的高科技企业,深圳市政府则极力招揽。“低端产业迁移,把土地和资源配置给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及三大新兴产业多轮驱动,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也是深圳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关城市规划专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