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向来认为通货膨胀风险较大的“鹰派”,如今对通货紧缩的谈论却不绝于耳。诸如美国将步日本后尘的言论令市场惊出一身冷汗,于是乎股市遭遇大笔抛盘,美国国债却吸金吸得不亦乐乎。
但是有一点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挑起这场通缩预期的,似乎并不是全线失色的经济数据,而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暗示。从最近一次议息会议后发表的声明内容看,伯南克只字未提通货紧缩这个词,但他的暗示却恰到好处。市场纷纷感觉到了政府对紧缩的忧虑,而这个词同样也出现在多家主要媒体的显要位置。
看来,伯南克所期望的效果确实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大批的投资者因为担忧通货紧缩而买进美国长期国债。美国国债的长期收益率也因此一再走低。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国债大受追捧,将赋予美国经济绝佳的疗伤环境。既不用担忧钱从何来,也不必担忧投资者的不信任。要知道,国债被镀上了金字招牌,购买国债的投资者通常也不会考虑诸如泡沫或违约之类的风险。
美联储更以实际行动来展现国债的政府背景效应。该机构以经济复苏面临挑战为由,宣布扩大经济刺激的规模,进一步注资国债市场。如此一来,美联储既成功重申了政策意图的坚定,又为政府融资的渠道按上了保险锁。
伯南克很聪明,他充分利用民众的力量,继续偏袒国内的银行业。喜欢开动印钞机的伯南克绝非打不开银行的钱袋,只是不急于放开银行业的信贷闸口。如今美联储正进一步推低利率,并通过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让美国从银行业、房地产、消费、企业扩张等各方面,都享受到不用拿钱出去却能坐收资金的巨大利益。
问题在于,美国是否真的距离通货紧缩只有一步之遥?让我们来看最近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美国7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出现4个月来的首次上升,其中的原材料价格更是环比显著上扬,该数据有力驳斥了通货紧缩危在旦夕的担忧。
更何况,美联储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同比增速将达到3.2%。同样是从经济危机中复苏的第一年,1991年的GDP增速是2.61%,2001年则为1.92%,今年交出的显然不是一张“差生”成绩单。要知道,即使再缓慢的增长,它也是增长,要求过高未免自欺欺人。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但凡资产价格上涨,无论是郁金香、股市、房地产,一开始都以“新机会”的面目出现在投资者的面前,并且呈现出不错的回报前景。然而,想想包括互联网泡沫在内的一系列悲惨事件,靠着“被通缩”发家的国债价值未免也要被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