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专版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观点·专栏
  • 13:调查·市场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周刊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投资
  • A6:基金周刊
  • A7:基金·基金投资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视点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专访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对话
  • 人民币跨境贸易炙手可热
    企业需求与银行服务“鸿沟”待越
  •  
    2010年8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13版:调查·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13版:调查·市场
    人民币跨境贸易炙手可热
    企业需求与银行服务“鸿沟”待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跨境贸易炙手可热
    企业需求与银行服务“鸿沟”待越
    2010-08-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石贝贝 ○编辑 陈羽 颜剑

      一块炙手可热,并在急速膨胀变大的蛋糕出炉了。

      随着近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企业对跨地域金融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而银行也正紧盯着这块市场“新蛋糕”。有观点认为,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贸易量已达全国贸易总额的95%,这意味着银行间清算市场的潜力不可限量。

      不过,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一些技术环节上尚待完善。一方面,境内外人民币跨境贸易企业认为需要银行在资金流动性管理、规避外汇风险、投资回报和操作流程的效率等方面帮助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积极在东盟、欧洲、美国等境外市场路演,游说更多海外企业接受人民币结算,并各显神通努力在一个统一的服务平台上为境内外企业提供全方位、跨区域的金融服务。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陈羽 颜剑

      企业:“喔!陌生而复杂的东西!”

      流程和环节很复杂,“银行的单子关系到所有贸易流程,比如外管局需要这张单子、税务局也需要、退税还需要。”上海一家机件贸易公司相关人士说。尽管这家企业也尝试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但他们对于其所涉及的诸多环节,仍颇为困惑,也最希望能够进一步详细了解。

      虽然人民币跨境贸易只是将原来的由美元、欧元等外币计价的贸易往来改成了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往来,但在操作中却涉及很多环节。例如,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具体要求、操作细则,以及中国内地和海外的相关监管要求,这又包括了中国内地的法律法规要求、海外监管者对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的监管要求等。

      就在数周前,某大型香港企业在内地的子公司非常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的服务将其一笔大额的红利支付到香港母公司去。这笔交易看似简单,这家企业却对相关交易充满困惑:是否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红利支付?如果可以,相关操作流程是什么,与之前的外币支付的操作有什么区别?相关文件是哪些?而其位于香港的母公司也面临类似问题:如,香港公司是否可以接受人民币红利?如何在香港开设人民币账户?收到人民币后是否可以自由兑换?是否可以作为存款?存款利率又是多少?

      该企业的问题如何解决呢?花旗银行(中国)资金与贸易产品主管裴奕根说,通过其合规部门与两地主管部门进行积极沟通,协助企业获得相关部门批准,该行在最短时间内设计出最符合企业需求的方案,且协助客户准备相关文件,最终顺利地在内地为客户办理了相关的支付,在香港为客户母公司提供了收取等服务。

      而另外还有一些香港贸易企业认为,内地、香港之间跨区域的各家银行拥有不同的清算系统,这也使得企业难以有效的管理资金,降低了商业运作的效率。甚至,由于内地合作伙伴没有香港账户,香港企业无奈放弃合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给企业跨区域贸易带来便利之时,企业也遭遇了金融服务上的瓶颈。而上述这些企业的反映正是其中缩影。综合多方信息显示,当前跨境贸易企业使用多方银行进行跨境汇款的程序繁琐且手续费较高,此外,由于涉及多方银行,企业也难以统一有效地管理账户,从而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资金情况及更有效地管理资金。

      此外,根据汇丰银行(中国)相关人士介绍,外汇汇入内地的结汇和核销过程过于繁琐、资金进出支付手续费和汇率差价可能带来的损失、以及贸易双方信用证认可困难等,更被内地企业认为是跨境贸易金融环节上的制约因素。

      人民币结算,企业关心什么?

      根据汇丰调查,跨境贸易企业对于五种与跨境贸易相关的金融服务最为关心,分别是节约跨境结算成本、提升转账效率、有效管理两岸及内地与港澳账务、具备更大信用额度、以及得到来自投资地的有针对性的金融解决方案。同时,69%受访企业在拓展两岸及内地与港澳跨境贸易业务时,希望银行能够提供“强大的跨区清算服务”,57%受访企业将“两岸及内地与港澳都有网点”作为选择开户银行的重要因素,49%的受访企业要求银行为其跨境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统一协调两岸及内地与港澳金融需求。

      在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对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关注度问题上,渣打银行(中国)现金管理及贸易部总经理沈汉良表示,通过该行在东盟国家、欧洲以及东北亚地区进行的一系列路演发现,不论是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都十分关注资金流动性管理、规避外汇风险、投资回报和操作流程的效率等问题。

      此外,银行客服人员的专业性、对企业业务和行业的了解程度、尤其是对其他区域相关信息的熟悉程度等都是企业所关注的。

      “比如许多经营法规、针对外汇部分的规定等,我们希望客服能够提供我们资金、融资的需求,甚至一些专业性建议和提醒,帮助我们了解当地市场的情况。”一家台资企业相关人士认为。

      此外,境外人民币资金的使用、投资等一直是困扰跨境贸易企业的一大问题。

      摩根大通银行资金管理部总监许晟说,如果中国企业跨境贸易以外币结算,而本地成本支出以人民币结算,那么就产生货币上的不匹配、以及汇率上的不确定性。 境内企业在资金管理上要处理的难题在于,它们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避险机制,能够规避和锁定相关外汇风险。而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企业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币种可以匹配,就能规避外汇风险,也就不存在外汇管理的费用和成本风险了。

      “但推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仅仅取决于国内企业意愿,还要说服海外企业也采用人民币来结算。所以必须能够为持有人民币资金的境外企业提供相应的投资渠道和避险安排。”许晟说。

      人民币贸易流持续升温

      跨区域贸易企业人民币结算遭遇金融困境越来越明显的背景则是两岸及内地与港澳、以及其他亚洲市场人民币贸易流的持续升温。

      去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今年6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包括增加国内试点地区、不再限制境外地域,而且试点业务范围也扩展到货物贸易之外的其他经常项目的结算。

      受此影响,今年第二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快速增长,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86.6亿元,比上季度增长1.65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6月份的跨境贸易结算笔数和金额均较5月份翻倍。

      此外,央行数据还显示,自去年7月试点开始至今年6月末,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706.0亿元。境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284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77.3亿元。目前来看,我国香港地区、新加坡仍是境外接受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地区,在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的业务中,两地合计占比87%。

      汇丰近期一项调查显示,50%受访企业未来5年内计划在香港设立更多分支机构来开展业务,另有36%受访企业则计划在台湾开设分支机构。该调查还预计,至2012年,40%-50%的中国对外贸易额有望用人民币来结算。

      渣打银行(中国)现金管理及贸易部总经理沈汉良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业务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内地市场与香港地区市场、以及与其他亚洲国家市场间的交易。而其中又以大型企业的贸易为主,尤其是跨国企业与其境内外的分支企业。“一方面是因为在过去几年,香港通过内地游客到港购物及旅游等沉淀了大量人民币资金,而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香港金管局与人民银行的密切合作。对企业客户而言,这样更利于他们从事企业间的交易。”

      “通过进一步对比可发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的进口贸易比例高于出口贸易,这是因为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并不受限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名单》,并且进口方往往在价格谈判方面更具优势。 ”沈汉良补充道。

      银行紧盯市场“新蛋糕”

      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企业投入到人民币跨境贸易当中,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业务联系也进一步加深。然而,在跨境贸易金融服务的市场上,中外资银行优势各不相同。在内地,中资银行仍具有较大市场份额,而香港和台湾市场上,外资银行的网络则更为密集。不约而同的是,他们都在紧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这块正逐步变大的“蛋糕”。

      为进一步扩大其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的影响力,招商银行已经专门为跨境易人民币同业清算业务设计了标识“ARCS”(Advanced RMB Clearing Services)。招商银行人民币跨境贸易负责人还介绍,未来香港和内地金融机构之间,在人民币的同业存款,人民币同业理财,人民币购售、人民币衍生产品,人民币国债代理买卖、人民币IPO存款服务,小QFII托管服务等方面将出现全方位的同业合作机会。招行迄今已为十余家境外银行提供了跨境人民币清算服务,并被人行指定为三家有资格为境外央行提供人民币往来账户的境内商业银行之一。

      沈汉良也认为,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贸易量已达全国贸易总额的95%,这意味着巨大的银行间清算市场的潜力。同时,上海也将有机会成为像纽约、伦敦一样的国际性金融中心,带动更多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发展,可以是传统汇款业务,亦可是投资或资产流动性管理,这将为中国境内代理行创造更多机会。

      “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客户方面,在这两项新政策出台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下可选择的产品增多,其中包括基金产品、债券等。小QFII可能呼之欲出,将有助于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有序回流,这些都代表了银行在未来的投资、清算等市场的巨大潜力。”沈汉良说。

      汇丰中国工商金融服务首席运营官慕华泰也对记者表示,融合汇丰的团队和资源,汇丰已经推出了汇丰工商金融专属客户服务,希望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海外业务成本、更好地管理和规避风险,近期还在上海增设了拉美业务服务台、也在更多国家增设了中国业务服务台。“未来还将提供更多人民币跨境贸易产品,比如账户、贸易跟单信用证、以及帮助企业发债融资等。”慕华泰说。

      银行内部流程再调整

      事实上,除了提供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产品组合、为境内外企业提供统一的全方位区域金融服务平台等措施之外,银行也正努力通过其内部硬件系统的升级、风险控制、后台相关部门的流程准备、提升即时传递市场动态信息水平等多项措施,来增强自身在该项业务上的竞争力。

      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相关负责人表示,继深圳、上海分行等第一批试点银行顺利开办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后,该行还自主开发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同业代理清算系统”、“网上银行系统”,并结合该行现有的“国际结算系统”以及央行“大额支付系统”等操作平台,力争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人民币清算服务。

      渣打银行(中国)首席风险官牛佳耕说,一个稳固的自动化系统平台可以保证业务处理的效率,是支持日益上升的业务流量的坚实基础。目前渣打已经着手进行一系列的内部系统更新计划,以便全面提供电子化服务客户,而非手工进行交易处理,进而支持客户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需求,提高服务品质来增加潜在客户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意愿。

      据悉,渣打银行已于2009年完成了一系列的内部系统更新计划,目前渣打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涵盖了汇款、托收,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人民币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装运前融资、保函和境外机构境内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

      某大型外资银行相关人士认为,外资行主要强于海外服务网络、国际业务的长期经验、以及在人才资源、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上的绝对优势。“由于熟悉国际操作惯例,外资行对于在陌生市场中开拓业务更有经验。”

      “简单地说,银行内部系统、风险控制,新的产品设计,市场推广,以及后台相关部门的流程准备等,都是银行针对人民币跨境贸易所需要做出的调整。”花旗银行(中国)资金与贸易产品主管裴奕根说。

      此外,“还要能够通过银行网络,将市场变化等诸多信息迅速传递给海内外客户,以此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业务的完成。”裴奕根认为,人民币跨境贸易自去年推出以来,陆续推出了若干相关法律法规,而每项法规所带来的变化恰恰又能推动企业新的金融服务需求。比如,人民币跨境贸易已从货物贸易结算扩展至服务贸易,还有其他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资本项目的支付也可申请个案审批。与此同时,海外市场的变化,也影响客户的最终决定。因此,花旗银行也动员了所有的海外分支机构,积极获取相关变化和市场信息,并且及时与客户沟通,让客户了解到什么可以操作、什么不可以操作等。

      流出去与流进来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始于去年7月,最初只有深圳、上海等五个试点城市。而今,不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大,内地与香港的银行业合作也由之前的跨境账户清算进一步扩大至储蓄、理财产品和各项金融产品方面的合作。

      当前,花旗、汇丰、摩根大通、招行等银行也正积极在境外市场路演,向大型跨国企业、贸易型企业等推广人民币跨境贸易业务。

      裴奕根说,花旗正努力将人民币收付的网络拓展到全球。这主要由于花旗与数千家银行的代理行关系及独特的清算渠道和产品。以外,花旗还更新了其Worldlink产品,可以向全球各地客户开展人民币收付业务。该产品在全球有三个操作中心,整个操作24小时覆盖,无论何时,国内外企业都可以通过Worldlink进行人民币的支付,即便海外客户没有人民币头寸,银行也能够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提供相关的货币兑换服务以确保客户的每一单业务都能够顺利完成。

      渣打银行牛佳耕则提出建议,丰富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来源及投资渠道,包括对境外提供远期购售汇、银行间借贷市场、人民币国债、票据、股票投资等。他还建议,鼓励银行间清算产品的创新以增加人民币的境外接受度,比如提供贸易项下电索付款业务等。

      分析人士认为,通过跨境结算和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将人民币大规模的供应给境外市场,然而,境外的人民币持有者也需要一个将闲置的人民币用于投资的市场,而理想中的市场当然是内地的人民币金融市场。但目前问题在于,人民币目前在资本项下不能兑换,人民币也不能一步走到全面可兑换,因此目前境外人民币无法以直接、全面和分散的方式进入内地的人民币金融市场。而此时,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就有助于实现这个特殊安排,也就是说,贸易项下的人民币资金是从中国各地出去的,而资本项下回流的人民币资金将聚集在香港这个离岸人民币中心进行投资。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认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需要注重对试点的有效监管,加强在试点企业的选择、贸易真实性审核和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统计监测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又需适当为企业提供便利,比如不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纳入外汇核销管理,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贸易按照规定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企业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将出口应收人民币货款存放境外等,以充分发挥人民币结算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促进作用。

      “此外,央行理应积极探索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和交易机制,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在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之前,给流出境外的人民币一个交易的市场,这样才能促进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发展。”王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