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价值
  • 10:专 版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力挺绿色金融 央行提“以碳换贷”
  • PMI季节性上升不改经济软着陆趋势
  • 西藏保监局挂牌成立
  • 万润精化、丰元化学
    主板IPO下周一上会
  • 祁斌谈资本市场发展重点:提效率 扩边界
  • 中印呼吁各国保持宏观政策连续稳定
  • 上半年我国各省区市
    单位GDP能耗情况公布
  • 深交所发布ETF风险管理指引
  • 图们江区域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启动
  • 工信部将建“黑名单”惩戒淘汰失信企业
  •  
    2010年9月3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力挺绿色金融 央行提“以碳换贷”
    PMI季节性上升不改经济软着陆趋势
    西藏保监局挂牌成立
    万润精化、丰元化学
    主板IPO下周一上会
    祁斌谈资本市场发展重点:提效率 扩边界
    中印呼吁各国保持宏观政策连续稳定
    上半年我国各省区市
    单位GDP能耗情况公布
    深交所发布ETF风险管理指引
    图们江区域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启动
    工信部将建“黑名单”惩戒淘汰失信企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PMI季节性上升不改经济软着陆趋势
    2010-09-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沈建光

      □作者 沈建光

      作者系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

      首席经济学家、

      经济学博士

      8月份 PMI小幅回升,剔除季节性影响因素及新订单数据强劲回升等因素,均显示潜在经济增长动力较为强劲,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已趋缓。但非食品价格上涨压力尚未充分显现,预示了下半年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如期公布,上月 PMI指数为51.7%,比7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这已是连续第18个月保持在50以上。PMI数据出现小幅回升,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程度好于预期,并预示了未来中国经济将不会出现“硬着陆”风险。

      确实,8月份的PMI数据高于市场预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中国经济下滑的过度担忧。另外,参考同日发布的另一PMI指数——汇丰PMI指数显示,8月份汇丰PMI数据已从7月份的49.5%上升至51.9%,都支撑这个判断——中国经济下滑趋势趋缓,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已大为降低。

      然而,8月份PMI的回升幅度较为明显,可能是受到了部分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从历史数据分析,在过去五年内,8月份的PMI值平均高于7月份的PMI值约0.7个百分点,笔者据此认为,如果排除季节因素影响,今年8月份PMI的小幅回升,只是预示了经济下滑趋势将有所放缓,而不是意味着中国经济将结束继续下调势头。

      具体分析,PMI数据中新订单数据的强劲回升,预示中国增长动力依然较为强劲。数据显示,8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3.1%,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其中,在20个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高于5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纺织业等低于50%。上述数据都表明,潜在的经济增长动力依然较为强劲,特别是投资和生产的下降幅度要明显好于市场预期。

      此外,从构成PMI的11个分项指数来看,8月份较7月份呈现“6升5落”态势。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及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上升,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及从业人员指数出现回落。从中可见,除了生产方面数据较7月份持平外,下游产业略显恶化,但上游产业已得到改善。

      但是,8月份PMI指数中的购进价格数据却不容乐观。因为,8月购进价格指数为60.5%,比上月上升10.1个百分点,显示未来非食品价格仍存在上涨预期。

      从目前来看,非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没有充分显现。在翘尾因素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7月份的CPI已从6月的同比增长2.9%升至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了洪水及其他自然灾害的重要影响,但除了食品价格以外,核心CPI仍然处于温和水平。相比之下,PPI的降幅较大,PPI已从6月份的同比增长6.4%下降至7月份的4.8%。

      值得关注的是,继续上涨的食品价格已经成为影响当前物价上涨的新风险因素。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8月份农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7%、蔬菜价格环比上涨8.3%、蛋类价格环比上涨5.1%及肉类价格环比上涨6.3%。

      当然,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为此,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如何保证秋粮产量问题,并提出了包括增加供给、减少运输成本、调整价格机制,促进蔬菜规模生产等在内的具体措施。由于秋粮占据全年粮食供应的70%,未来政府将投入11亿元来保证秋粮丰收。根据农业部的预测,今年全国秋粮面积将达11.49亿亩,有望比去年增加1300万亩。

      笔者据此预测,8月份的CPI有望达到3.4%,高于上个月和早期的预测水平,其中食品价格环比增长2.5%,非食品价格与上个月持平。这表明,下半年通胀压力依然存在,物价上涨压力已经显现。但是,鉴于政府有较为充足的粮食储备和补贴政策,食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据此判断,8月份CPI将可能达到今年物价水平最高点,其后CPI上涨压力将可能逐步得到缓解, 到今年12月份,CPI将可能降到3%水平以下。

      总之,8月份PMI数据的小幅上升,显示中国经济活动正在减速,但经济下滑趋势将有所放缓,也预示着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将有望实现“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