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价值
  • 10:专 版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炒新”再度升温 7月以来次新股股价明显高估
  • 低碳经济知易行难
  • 结构性机会主导 沪指上涨1.25%
  • 每日关注
  • cnstock
  • 重仓股各有千秋 券商系资金二季度四面出击
  •  
    2010年9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炒新”再度升温 7月以来次新股股价明显高估
    低碳经济知易行难
    结构性机会主导 沪指上涨1.25%
    每日关注
    cnstock
    重仓股各有千秋 券商系资金二季度四面出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低碳经济知易行难
    2010-09-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宁远 ○主持 于勇

      ⊙陈宁远 ○主持 于勇

      

      “低碳经济”自次贷以来在全球要求经济结构调整的呼吁中掀起了高潮。这似乎已成为现在世界经济的追求——未来全球经济最为健康的状态,几乎没有商榷的余地了。

      当然,从长远看,低碳经济似乎已经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选择,因为地球上没有那么多的碳让人类高下去。但这个时代究竟于何时来临?或者说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临,还真不好说。因为这彻底改变了人类经济的发展结构。

      说到底,一部人类史,几乎可以说就是各种能源开发利用的变革史(广而言之,包括饮食在内都是能源的利用)。而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尤其可以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画等号。可以说,没有石油煤炭这样的化石能源,就没有现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简言之,在工业文明之中不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就不可能有当前全球经济的任何发展。这是个事实,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改变。

      “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并不是人类思考之中陌生的、毫无来由的东西,它是反对工业化过程中人类对大自然过度开发的结果。是众多思想家对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人类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的某种抵抗。这种抵抗延续至今而达到的某种高潮,并不难理解。因为地球的确没有足够的化石能源,让人类无休止地挥霍下去,维持目前工业化的经济结构。

      但这样的抵抗,却很少成为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战略。原因很简单,在工业革命主宰一切的时代,没有目前工业化结构的国家落后贫穷;而工业化的国家繁荣富强,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让哪一国清醒的政府,也不能提出足够的理由反对工业化!在工业化带来的问题比工业化带来的好处少很多的事实面前,没有一个要处理现实问题的政府,能够放弃加快工业化的步伐。

      低碳经济和现实利益之间的冲突,让每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又爱又恨。虽然目前爱上低碳经济似已成了主流,但并不改变这个世界的经济还停留在高碳的笼罩之中。那些有条件实施某些低碳经济措施的发达国家,并非是因为它们真的低碳了,而是它们的高碳时代已经终结。

      比如低碳经济首次成为某个国家发展的纲领,就诞生于工业文明的源头:英国。2003年该国政府发表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自那时起在英国 “低碳经济”仿佛已不再作为学术思想,而成为英国国策。但实际的情况未必如此。英国作为资本主义最古老的国家,它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海外投资最丰富的国家,它可以不要高碳的钢铁化工,但未必不使用这些产品。而使用这些产品,它可以通过投资工业化后发国家的工厂,也可以购买后发国家的产品,让自己的国家并不高碳。

      这点在德国也很明显。据说德国用电是最不高碳的,它的太阳能发电利用水平为世界最高。但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太阳能电池里的核心材料多晶硅,却大都是中国生产的。但生产多晶硅的过程,却是异常高碳的。

      这些技术上落后暂且不说,中国当下饱受诟病钢铁、水泥和能源的消耗位居世界前列,令人头痛不已。这是今年以来工信部最为关心需要达标的节能减排指标。

      但冷静地想一下,中国目前对钢铁水泥的消费需求很高,是否有阶段性的原因呢?比如中国城市化方兴未艾。各种基础建设都需要钢铁水泥。比之美国上世纪初就基本建设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我们是否刚刚开始?我们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伴随着必要的高碳,却还没有挥霍到要在沙漠里修建高速公路。

      也许对如何达到低碳经济,可以制定强制必要的节能减排指标。但真正的低碳经济肯定不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简单。尤其是对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来说,根本不可能直接从节能减排,就跳到低碳经济时代——这个未来世界。(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