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价值
  • 10:专 版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新兵异军突起 基金托管行洗牌势猛
  • “分红换规模”难改基金持续营销困局
  • 市场动态
  • 两债基“1日”认购规模超75亿
  • 大福证券易名提上日程
  • 下周7.8亿股限售股解禁
    警惕网下配售机构套现
  • 民生银行“商贷通”迈过千亿大关
  •  
    2010年9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新兵异军突起 基金托管行洗牌势猛
    “分红换规模”难改基金持续营销困局
    市场动态
    两债基“1日”认购规模超75亿
    大福证券易名提上日程
    下周7.8亿股限售股解禁
    警惕网下配售机构套现
    民生银行“商贷通”迈过千亿大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分红换规模”难改基金持续营销困局
    2010-09-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涂艳 ○编辑 梁伟

      ⊙记者 涂艳 ○编辑 梁伟

      

      今年以来,基金业绩表现饱受市场拖累,基金公司持续营销脚步停滞不前。7月的反弹助力基金在8月掀起分红小高潮,然而分红却难以扭转其持续营销的困局。

      8月股基分红比例明显提高

      据德圣基金统计数据,8月份有5只偏股型基金和9只债券型基金分红,分红总金额超过7亿元。其中,这5只偏股型基金为南方价值、中邮主题、易方达积极成长、景顺优选、金鹰稳健成长,中邮主题更是在8月份连续两次实现分红。

      虽然债券型基金仍然是大比例分红的主力,但是股票方向基金8月份分红比例明显提高。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共计18只基金实现分红,其中仅有1只混合型基金和一只指数型基金,其余均为债券型基金。

      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亏损严重,多数基金与分红绝缘。经历7月份的反弹行情后,部分基金实现了净值的明显回升,也给8月份偏股型基金分红奠定了基础。

      基金分红意愿普降

      虽然偏股型基金分红情况从谷底回升,但丝毫不能掩盖基金公司回避分红的事实。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监王群航近日的统计,新基金对分红底线的约定日益走下坡路。“2005年,绝大多数基金公司对于最低分红比例的约定都是高于50%的,仅有1只基金很突兀地设定在20%。另外还有两只基金设定的最低分红比例是100%。之后各年,基金公司的分红意愿逐渐降低。约定最低分红比例为100%、90%及70%和80%的基金分布在2006年至2009年消失。直至2010年上半年,最低约定分红比例为50%的基金仅有8只,而高于50%的基金仅有3只,分别在70%、80%和90%各有1只。”

      确实,基金分红客观上会影响其管理费收入,同时由于红利再投资给基金规模和仓位的“扰乱”,基金经理投资操作反受约束。记者查阅多只基金合同发现,目前多数基金对分红条款约定模糊,或仅有分红上限的约定;加上2007年及2008年投资者对基金分红的质疑,除了完成执行基金契约的最低分红标准外,多数股票型基金选择回避分红。

      分红换规模?

      在多数基金选择谨慎分红情况下,8月的分红小高潮被理解为基金持续营销的考虑,是否果真如此?

      “从长期维护客户的角度出发,我们很难接受通过分红来持续营销,也就是吸引投资者的做法。我们考量最多的还是基金的长期业绩。”工行基金代理处一位负责人透露。

      据了解,工行今年以来共计托管21只基金,继续名列榜首。同时,其今年托管工作起步较早,前四个月的托管数量一直在市场中领先。“但在随后的市场调整后,我们了解到客户受到了一定的损失,5、6月放缓托管的脚步也一定程度上受此影响。”上述负责人表示。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8月31日,今年以来共有71只标准股票型基金实现分红,其中仅有9只基金净值实现增长,而这9只基金中有8只基金的份额增长率同比为正值,且平均超过44%。相较而言,净值表现略差的基金在规模增长上也明显无力。

      基金恐怕难以用分红换规模。“国内基金持续营销普遍乏力,而基金分红难以和其投资价值画上等号,业绩才是持续营销的根本。”王群航表示。

      德圣基金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分析:“基金集中分红多出现在市场上涨接近尾声和市场下跌初期,通常基金持有过多的资产将会导致基金进行被迫增仓,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经过7月份的反弹,上述基金均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这可能是8月偏股型基金分红反弹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