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国美危机“实事求是”之道
  • 上海突破口:促成新金融市场形态
  • 理财?100万缩水44.4万!
  • 建立直接退市制度尚需配套机制
  • 伯南克这次就没看走眼么
  • 汽车市场岂能无限扩张
  •  
    2010年9月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国美危机“实事求是”之道
    上海突破口:促成新金融市场形态
    理财?100万缩水44.4万!
    建立直接退市制度尚需配套机制
    伯南克这次就没看走眼么
    汽车市场岂能无限扩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伯南克这次就没看走眼么
    2010-09-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伟一

      朱伟一

      美国的智叟们总喜欢批评中国的货币政策,说中国不愿意调整利率,总喜欢通过增加银行准备金的办法来控制银行贷款。在这些美国智叟们看来,利率浮动是市场自我调节,而增加准备金则属于宏观调控。但美联储不就是低息往银行送钱,一送三年,乐此不疲么?

      美元利息近于零不说,美联储账上还趴了1.7万亿美元的债券,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房地产抵押作为担保的证券” ——很长的一个名词,英文“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简单称“MBS”。 直说吧,就是次贷产品。MBS来自蓄有一组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所谓资产池,并由此制成证券产品出售,其收益来自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本金及利息。MBS的制造过程就是所谓的资产证券化。MBS的美妙之处就是将债券变成了证券,让本来是一对一的贷款变成到处乱跑的证券产品——反复倒腾,反复收费。MBS很多是账外资产,是银行在躲猫猫。当MBS再卖不出去的时候,便由美联储吃进,在金融躲猫猫游戏中最后接盘。

      在这场躲猫猫游戏中,美联储将华尔街银行的负债变成了自己的负债。所以华尔街的银行就甩掉债务轻装上阵,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就可以继续分红了。难怪华尔街银行家们要死扛金融创新——MBS就是金融创新。当然,在资本市场,银行家们开心之日,就是广大投资人难受之时。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2014年,美国的债务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10%,比2007年的75%要多35个百分点。 美国的纳税人要为银行家们的躲猫猫买单。

      但由伯南克主席把持的美联储,仍然坚持在今后相当长的阶段内继续零息政策。“相当长的阶段”是多长时间?伯南克没说,大家也说不太清楚。但有一个共识,至少是六个月,有可能一年,甚至是一年半——再长,变数就太多了。但在美国毕竟还可以听到不同意见,美联储内部就有不同声音。美联储成员托马斯·赫尼格就明确要求“结束贷款补贴”,尽快将利率提高到1%。他的理由很明确:零利率“导致银行和投资者寻求收益率……冒更多的风险,增加杠杆率”。美联储的另一位成员纳拉扬拉·库彻尔拉库塔也反对低息,生怕因此而助推通货膨胀。他主张美联储每个月出售150亿美元至250亿美元的MBS,逐渐收紧银根。

      但以上两位是美联储中的少数派,大多数成员依然认为通货膨胀并非当务之急,或是认为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加可怕。但对于通货膨胀,不敢掉以轻心。通货膨胀被许多人比作老虎,原因之一是通货膨胀来势凶猛,防不胜防,原因之二是一旦老虎出笼,要将其赶回笼子,那就不是容易的事了。不仅如此,美国有的经济学家还提出,通货紧缩并不一定是坏事,目前美国就需要通货紧缩。他们的理由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杠杆经济下美国资产虚高,2000年左右上市的高新科技公司的股票大多下跌了80%。金融创新产品使得美国资产虚高,资产价格下跌是件好事而不是坏事。

      自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美国已有2320亿美元逃离股市。同一时期内,有5590亿美元资金流入债市。逃离股市并不等于逃离资本市场。庄家们早已在债市守株待兔了。资本市场就是从制度上为投资者布下了天罗地网。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杰里米·西格尔教授认为,现在抢购债券和债券期货的投资者,到时候会叫苦不迭, 因为通货膨胀率将超过长期债券的回报率。中国打财富主权基金这张牌,自然是有多种考虑,但美元利息的风险也是因素之一。美联储似乎是在那里敲山震虎,引蛇出洞——驱赶外汇储备的美元流向资本市场——至少客观结果如此。

      1978年修正后的《联邦储备法》为美联储规定了三大任务:保持价格稳定、维持经济的最大增长和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创造就业成了金融智叟们推行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一大理由。他们的逻辑是,低息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促进就业。遗憾的是,这一等式难以成立。就业是经济发展问题,但更是社会问题,或者说首先是个社会问题。很难靠货币宽松政策解决。日本和德国都经历了金融危机,日本的经济还长期萎靡,但日本的失业远不如美国严重。1997年的《日本银行法》规定,日本央行的主要使命是:发行货币;维护金融制度和保持价格稳定——没有提到创造就业。有人会说,日本失业不严重,那是因为许多日本女性婚后不出门工作——但这又是一个社会学的命题,尽管也是经济学的命题。

      2007年,伯南克主席要求大家保持镇定,说美国金融界的那点小问题尽在掌控之中。事到如今,伯南克承认,当初他看走了眼,金融危机远比他想的要严重。但这次伯南克就不看走眼了么?这次叫人如何相信他和他所代表的华尔街?又叫人如何相信货币超级宽松政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