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在两周前做出要跟戴尔“抢亲”的决定之后,科技巨头惠普就注定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杀,实力更胜一筹的惠普总算是在上周六如愿娶得佳人归。不过,为了赢得数据存储供应商3PAR公司的芳心,惠普也算是下了“血本”。
横向比较来看,惠普最终给出的每股33美元、合计约24亿美元的收购报价,较戴尔上月中旬的最初报价足足高出近一倍,分析师此前的最高预期也不过每股29美元;仅从这笔交易的估值看,惠普的出价是3PAR营收的八倍以上。这是什么概念?通常超过五倍的并购已经被认为是科技行业的“极品”,而你还要考虑到,3PAR自1999年成立以来就几乎没怎么盈利过,自2007年上市以来,公司更是一直亏损至今。
与最近的其他任何一宗收购相比,惠普都表现出了更强烈的求胜欲望。三次力压竞争对手的出价,每次的加价幅度都达到3美元之多,而且每次报价都毫无附加条件,不带任何所谓的“分手费”。如此大手笔也让投资人看在眼里,3PAR公司的股价从8月13日戴尔提出收购要约前的不到10美元,一路飙升至上周五收盘的32.89美元,足足涨了240%!
随着个人电脑业告别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期,包括戴尔、惠普甚至是IBM在内的一些传统行业龙头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而戴尔8月16日对3PAR的竞购,更是触痛了惠普的神经。
尽管3PAR本身不怎么赚钱,但其所在的企业数据存储领域却是一块不折不扣的“肥肉”,IBM等行业大鳄现已率先涉足这一高利润的业务领域,惠普当然也不能输给戴尔这样的主要对手。
也正因如此,在惠普决定加入竞购战后,业界专家就指出,这绝非传统意义上基于合理价值的收购,而是一起战略性的交易。换句话说,惠普不仅仅是买下了一家公司,更在于成功阻止了一家强大对手得到该公司。
做个假设,如果这次3PAR收购案中败下阵的是惠普,后者还是需要寻找其他替代目标开展新的收购。但在“底牌”已经暴露的情况下,惠普再收购类似企业将不得不提供很高的收购溢价。
当然,对惠普来说,赢得此次收购还有一个先决条件:更雄厚的实力。惠普市值高达920亿美元,戴尔则不到240亿美元。在现金流和营收等方面,惠普也拥有绝对优势。
如此种种,对刚刚经历了换帅风波的惠普来说,收购3PAR的交易都容不得有任何闪失。至于能不能消化这块“肥肉”并把砸下去的钱赚回来,那便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