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旺 ○主持 于勇
在资本市场,浮现于市场表面的是四方力量的博弈,即国家资本力量、机构资本力量、居民资本力量及国际资本力量之间为投资利润相互进行竞争与博弈。隐藏于上述四方力量博弈背后的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作用的“规律力量”。规律力量隐藏不见,却韧劲十足。四方主观力量可以在一定时候改变规律力量作用的“波幅”,但却无力改变规律力量运动的方向。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一是在遵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前提下,面对四方力量博弈的格局,选择政策力量的指向为投资方向,因为政策力量不仅是利益分配的主要杠杆,也将是群体无意识力量的主导潮流。投资群体心理交互影响交互作用下,会放大“权威”力量。当群体意识形成之际,就会形成群体非理性,在一种非常潜意识作用下,投资者个体的意识消失了,暂时失去了判断市场分析投资价值的能力。
二是不以挖掘投资题材为“投资策略”,题材性投资只能做“交易性机会”对待。2007年10月后A股行情螺旋盘下跌,除了国际金融危机漫延的效应外,也与2005年底市场前期过度利用各类“题材”进行炒作,利润积累过大有关。2009年下半年以来行情逐步下降,除了投资者集体意识对未来“复苏”不确定及刺激政策退出的担忧外,也与各种题材炒作过度有关。伴随四万亿投资的逐步推开,地区振兴开始为投资者群体所“瞩目”,西藏概念、新疆概念等都轮回地为投资者炒作。股市投资虽然是“投资未来”,但未来的概念仍然需要能够产生真金白银,才可能为后来者跟踪投资。上述“概念”的形成,往往与政策创新有关,但政策创新与利润实现有一个时间差,如果概念性投资透支未来,如果未来的利润前景没有想象的好,如果后来者没有加盟“投资群体”即没有丧失基本的判断力,要领性主题投资可能仅是一种“炒作手段”。
三是不以短线操作为投资策略“习惯”。题材性的短线炒作,起到了时间短,收益高见效快的效应,短线发财的利益诱导将投资大众吸引到市场,所谓新开客户数量增长,有时是一些题材行情起到了诱发作用。财富效应大大扰乱了大众本来的平常之心,一夜发财的心理在投资者中间迷漫,发财的传闻在社会中自发传播,形成了股市到处是黄金,迟到就后悔的臆想。最终成也散户,败也散户,中国证券市场就出现散户盈亏循环的“投资者教育”。如果投资不是以规律力量为导向,而是以人为的题材作为导向,一旦短线操作成瘾,就会形成操作性的“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会让投资者陷于“狂躁”情绪之中,失去了自我意识对市场的判断力。
四是尊重价值规律,则是投资取胜法宝。资本市场四方力量博弈中,政策力量最大,但政策出台不是无规律的,而是以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运行变化的情况择机推出的。中国证券市场的行情变化往往与流动性变化的特殊规律有关,流动性泛滥或者流动性萎缩,却是自然规律起到背景式的作用。中国农业生产周期大约是五年半左右,物价变化的周期基本上与农业生产周期对称。物价变化周期基本上规定了中国货币价格周期,货币价格周期恰好是包括资本市场在内一定价格变化的中轴,也是四方力量进行利益分配的杠杆。由于特殊的货币调控与管理体制,流动性的宽松与紧缩,也可以视同货币价格变化的另外替代指标。当流动性实质上进行收紧的时候,我们可以视同货币价格事实上上升,作为利率倒数的资本品价格因此就形成了向下的趋势。如果投资者想以价值规律为导向,充分利用不同行业的价值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好投资战略及其投资策略,就得充分掌握人民币价格结构及其内在价值变化趋势,才能在通货膨胀形成之际,充分把握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消费结构扩容与升级的机会,做好投资组合,特别是善于充分通货膨胀带动的食品上游与下游的投资机遇。因此培养长期投资不是短期炒作的习惯,也是投资者教育与投资策略的基本要求。
(作者系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