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信息披露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价值报告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观察
  • A8:广告
  • A9:市场·期货
  • A10: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基金公司再添新成员
    多元主体参与扩容盛宴
  • 华融转型初稿形成
    呼吁“四大”建战略联盟
  • “替父还债”路坎坷 友邦10月底将圆上市梦
  • 基金发行紧盯“消费”潮流
  • 机构一线
  • 星展集团酝酿
    内地发行人民币债券
  •  
    2010年9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市场·机构
    基金公司再添新成员
    多元主体参与扩容盛宴
    华融转型初稿形成
    呼吁“四大”建战略联盟
    “替父还债”路坎坷 友邦10月底将圆上市梦
    基金发行紧盯“消费”潮流
    机构一线
    星展集团酝酿
    内地发行人民币债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公司再添新成员
    多元主体参与扩容盛宴
    2010-09-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孙旭 ○编辑 谢卫国

      ⊙记者 孙旭 ○编辑 谢卫国

      

      历经金融危机的沉寂之后,中国基金行业开始再度扩容。日前,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为基金行业再添生力军。随着多元化主体纷纷参与到这场扩容盛宴中来,基金业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如何长大”便成为摆在新基金公司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好事成“双”

      记者获悉,近日注册于浙江省杭州市的浙商基金获批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由浙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养生堂有限公司、通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各出资25%共同发起设立。

      “经历近三年的厉兵秣马,浙商基金的投研体系、市场体系和运营保障体系等逐步建立和健全,各项公司制度日趋完善,一只基金业界新军初具规模。”该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说。

      据悉,浙商基金董事长高玮现任浙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规总监,拥有14年的丰富证券行业从业经历;而原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周一烽拟任浙商基金总经理。

      无独有偶,纽银梅陇西部基金于今年7月20日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方股东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1%。

      由此,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断档”之后,今年业内已诞下两子,基金公司又一次的扩容大戏在“好事成双”的前奏中拉开序幕。

      

      多路大军等候“准生证”

      事实上,除了上述两家新生儿,目前还有多路大军仍在等待“准生证”。

      据悉,平安大华、国金通用、富安达基金等十几家基金管理公司也正在积极筹备中,其中有部分“准基金公司”已经走完了包括证监会现场检查在内的多个程序,只等监管层批准。

      从发起股东的角度看,基金市场日益显现出参与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各路“诸侯”之中,既有外资机构,也有国内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地方商业银行。

      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2009年国内所有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总额分别为307亿元和285.5亿元;2010年上半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即超过140亿元。参股基金公司无疑带来了丰厚的获利。分析人士称,各路资金不断申请设立新基金公司,正是看中了基金业的巨额收益;而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也是基金行业日渐成熟的一个侧影,有助于行业在多元化的竞争博弈中健康发展。

      

      如何“长大”

      然而,虽然基金行业依旧是各路人马眼中的“香饽饽”,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基金公司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制约,“生下来”之后如何“活下去”是摆在新基金公司面前最首要的问题。

      “基金公司日子不像之前这么好过了。”市场分析人士说,“即使是现有的基金公司,也有一些挣扎在生存边缘。”

      从今年的中报可以看出,上半年不少基金公司的规模进一步缩水。天相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上半年底,共有18家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以下,其中规模最小的一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仅为14.67亿元,另有4家基金公司规模在30亿元左右;相比而言,规模最大的华夏基金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985.26亿元,行业竞争激烈的态势和两极分化的格局都是新公司需直接面对的现实。

      “新基金公司没有历史业绩,较难获得投资者认可,开始的日子也就显得更加艰难,”业内一位资深基金分析师如此表示:“未来基金公司的发展之路应该走专业化、细分化之路,再像之前的基金公司那样发展并不现实。业绩为王、走特色化之路才是新基金公司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