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专版
  • 7:产经新闻
  • 8:财经海外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上证零距离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IMF年会释出另一种信息
  • 稳定全球汇率才有望避免更大危机
  • 中国实体经济
    企稳回升增长势头强劲
  • 希腊卖岛还债计划前景难料
  • 中国资本市场渴求“包容性增长”
  • 应对思路别局限在汇率上
  •  
    2010年10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观点·专栏
    IMF年会释出另一种信息
    稳定全球汇率才有望避免更大危机
    中国实体经济
    企稳回升增长势头强劲
    希腊卖岛还债计划前景难料
    中国资本市场渴求“包容性增长”
    应对思路别局限在汇率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IMF年会释出另一种信息
    2010-10-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志明
      陆志明

      虽然美国此前一直意欲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以期借助欧美、日本,甚至巴西、俄罗斯等国家的力量孤立中国。但这一努力近期却遭遇了较大失败。根据相关媒体披露:在10月9日举行的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年度大会上,世界各国财长未能就如何控制货币争端升级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也即用人民币升值而对中国施压的提议将被推迟再议。

      与此同时,在此次年度大会还释出了其他重要信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提高对全球系统稳定性的关注,而中国则被纳入5个具有系统稳定重要性的经济体,其他系统重要性经济体包括美国、英国、欧元区和日本。从经济总量上来看,中国已位居世界第二,系统重要性国家的位置可以说当之无愧;从经济结构上来看,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工业制造中心、全球中低端制造产业集中地,如果中国经济受到较大冲击,那么整个世界制造产业链将会在短期内中断,世界经济从次贷危机中复苏将会面临极大的威胁。

      美国此前曾希望将欧盟、日本以及其他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拉入到对华汇率制裁的阵营之中,以期将一国局部经济利益提升到全球经济平衡的道德制高点。但事与愿违,除了欧盟、日本极为“低调”的形式上的抗议,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甚至公开指责正是美联储极低的利率和不断贬值的美元政策导致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本币升值动能不断集聚,从而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性贬值压力。

      笔者以为,除了转移本国就业、选举等经济政治舆论压力以外,美国在联合制裁人民币问题上“失道寡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在纯自身经济利益基础之上的道德大厦难免垮塌。按照此前美国在次贷危机治理过程中的表现,机会主义和实用主义占据主流,道德因素难见踪影。为了维护本国的金融霸权地位,美国在治理次贷危机直接制造者——大型信用评级机构时采取了包庇纵容的怀柔政策;而在近期美元币值政策上更是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贬值策略,在削减本国债务的同时,提升出口竞争力,并将热钱压力转移至其他国家。

      二是美国忽略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深度。基于美国利益出发制定的逼迫人民币升值策略,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实际经济意义可能并不显著。譬如在发达国家中,德法、日本与中国的贸易往来相对稳定,上述主要国家并无动力推动人民币短期内快速升值。事实上,如果人民币短期内快速升值给中国带来较大损害的话,那么对法德日等主要国家的出口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不稳定因素,逼迫人民币短期快速升值无疑是“弊大于利”。

      在贸易往来全球化的时代,中国虽然仅居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但是其承接上下游的国家资源流动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次贷危机仍处于弱势复苏阶段的今日,如果这一连接被中断,尤其是在短期内无法建立其他有效连接的时期,世界经济的复苏将会面临巨大的打击。考虑到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实际上来自于美籍跨国公司的加工贸易,打击中国不仅不会带来美国就业增长和出口增加,只会增加本国企业的生产地转移成本。

      按现有的美国商务部统计数据,美国与99个国家存在贸易逆差,中国虽然逆差较大,但在总体逆差中所占比重并不十分突出。重新排列泰坦尼克号甲板上躺椅的相对位置,并不会改变其下沉的命运。美国对其他国家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并非美国人缺乏储蓄意识那么简单,而是涉及整个美国劳动、福利和出口创新能力的根本问题。

      可以说,如果美国普通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处于高位,因人力因素、而非机器因素导致的生产率提高相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限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没有改变,那么美籍跨国公司就有足够的动力将生产制造基地转移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美国世界制造出口中心的地位就不可能恢复,奥巴马“出口倍增”计划终将是“水中月、镜中花”。

      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与其为一个短期内美国既不承认、也无动力去修正的问题去攻击另外一个对世界经济复苏有着系统稳定重要性国家的货币汇率政策,并可能招致世界经济复苏困境,还不如维持目前的格局,并寻求缓步推进的渐进式改革路径。

      (作者系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