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专访
三轮改革,三次飞跃。而今,出版湘军再次启航,借力中国资本市场,计划发行不超过4亿股A股,意欲全力把中南传媒打造成为中国出版传媒行业的领军企业。
中南传媒,投资者也许还不太熟悉。但是提起文化湘军、出版湘军,可能投资者都要竖大拇指了。其实,中南传媒就是出版湘军组建的最核心、最具竞争力的王牌军。
时间回溯至2000年6月,湖南出版业首轮体制改革启动,整合了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旗下十多家出版发行单位的湖南出版集团全新亮相;2004年9月,第二轮改革再掀浪潮,湖南出版集团彻底转制为国有企业,并更名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构建起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2008年3月,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实行主、副业分离,组建中南传媒,启动IPO。
中南传媒不仅拥有8家大型出版社,而且拥有从印刷、出版到发行以及报纸、网络、互动框架媒体等新媒体在内的出版传媒业最完整的产业链,销售规模与利润也跃升至全国同行业前列。
事实上,如果不是经历过中南传媒2008年的那“八个月”,是无法理解龚曙光对于上市为何如此迫切的。从3月到10月,只有八个月,却要走完别人几年走过的路,完成“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的改制准备。
“湖南的经济、人口等条件都不是最具优势的,在传统体制下对潜能的挖掘已接近极限。怎么做大做强?光改变机制已经不够了,必须破釜沉舟,创新体制。”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说。
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24家出版集团做过调查。结果17家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集团公司,平均总资产增长66.2%,利润总额增长25.3%,而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团,平均利润负增长43%。巨大的反差证明龚曙光企业家的睿智。
而作为文化人的龚曙光,始终认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文化产业发展能够遵循市场规律,实现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双赢。
“只有把作品变成产品、把资源变成资本,出版传媒企业才能找到准确的定位,将自身的价值凸现出来。”龚曙光说,中南传媒的上市,不仅是在追求一种与资本的良性互动,更是在抢占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地位,争做文化产业的领军企业。
在中国出版传媒行业领军企业——中南传媒即将上市之际,笔者与龚曙光董事长有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上市是文化企业做强的首选道路
笔者: 资本化、证券化是不是文化出版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这条路径与其他改革方向相比,好处体现在哪里?
龚曙光:我不认为这是一条必由之路。但这一定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企业做强做大的首选道路。
改革,传统的文化企业需要改的首先是体制。体制改革主要是指由事业单位向企业法人的角色转换。完成这样的改革之后,我们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当然是看能否既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又产生高回报率的经济效益。但我们不能说每一个文化企业都只有在资本化、证券化之后才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好企业,才能够实现市场主体角色的实现。
股票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是当前社会公认的一个评价企业的标准。我们一般都会认为上市公司应该是一家好公司,因为它经过了由企业自身改造到保荐人推荐,到中国证监会严格审核的程序,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出来的好企业。
(下转封二)
■人物简介
龚曙光
历任湖南省文联理论研究室第一副主任兼《理论与创作》杂志执行主编,湖南省文联办公室主任,湖南通程国际大酒店常务副总经理,湖南省报刊出版服务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潇湘晨报社社长、总编辑,湖南出版集团副总经理,2004年11月至2007年8月任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2007年8月迄今任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08年12月迄今任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潇湘晨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