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财经海外
  • 7:产经新闻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创业板·中小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三季度券商佣金
    环比增13%至278亿元
  • 分级基金愈战愈勇
    屡现“机构对决”
  • 四只同批获准
    债基迎来发售高峰
  • 布局抗通胀 基金忙调仓
  •  
    2010年10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三季度券商佣金
    环比增13%至278亿元
    分级基金愈战愈勇
    屡现“机构对决”
    四只同批获准
    债基迎来发售高峰
    布局抗通胀 基金忙调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四只同批获准
    债基迎来发售高峰
    2010-10-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原 ○编辑 张亦文

      ⊙本报记者 高原 ○编辑 张亦文

      

      日前,四家基金公司的债基一道获批发行,包括易方达岁丰添利、海富通稳固收益、中欧增强回报和银华信用双利,这或将掀起债基一波发行高潮。据了解,行业内已经上报申请材料的债基超过15只,从普通债基到封闭式分级债基一应俱全。前三季度,债基良好的销售势头让不少公司尝到甜头,该类产品在行业内资产规模现实快速增长。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26日,三季度以来债券基金募资已达339.26亿元,已经逼近2008年一季度创下的367.16亿元的单季最高。目前,银华旗下已有两只债基,即银华信用债和银华增强收益,前者是业内第二只封闭式债基。已拥有2只债基的易方达此次获批了易方达岁丰添利,该产品是一只一级债基,这也是易方达两年来首次发行债基,而中欧和海富通各有一只债基。

      追忆2008年大熊市,基金公司上轮大牛市主打偏股型基金之后,产品线出现一股独大现象,在当时大熊市来临的背景下,用债基完善产品线可谓顺理成章,债基当年迎来大发展。近两年来,一些基金公司的债券团队渐渐在业内声名鹊起,债基已经成了一些基金公司特色经营的题中之意,他们渐渐把债基作为公司发展的一个战略方向和盈利增长点。

      不过,基金产品设计着实考验着一家基金公司的智慧和远见。一方面,现有产品从上报到获批需要3到4个月时间,这种时间差往往给基金公司带来不小的挑战,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效应往往影响着债基设计和市场营销。另一方面,好产品极易被同行复制,债基产销两旺的边际效应未来必然不断递减。

      记者注意到,一些债基上报时间多在7月初,当时市场进入低谷,人气低迷,而债市火爆,债基实现了正收益,从销售角度来开发债基或许是基金公司普遍的初衷。然而,7月初开始,A股一路震荡反弹,如今飙升至2800点上方,股市骤然火爆起来,而此时却也正好是债基进入密集获批发售之时,市场到底会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

      对此,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虽然债基近年积累的赚钱效应不断被投资者所认可,适销对路的债基产品更是受到机构和散户的疯狂追捧,但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时更需要有远见和新意,事先要充分调研市场需求,这也是对基金公司发行工作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