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五中全会确定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中国8月大举增持美国债217亿美元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内增加值将占GDP8%
  • A股成交破历史纪录 后市或震荡
  •  
    2010年10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五中全会确定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中国8月大举增持美国债217亿美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内增加值将占GDP8%
    A股成交破历史纪录 后市或震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内增加值将占GDP8%
    2010-10-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秦菲菲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

      ⊙记者 秦菲菲

      

      中国政府网18日全文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至2015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这一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据了解,2010年我国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为3%,这意味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年内占GDP将数倍增长。

      《决定》指出,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至2020年,七大产业将分别拥有自己的明晰定位。其中,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今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热门词汇。在各国纷纷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点的当下,中国也开始为经济的持久发展计谋深远。

      参与起草“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意见”的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指出,国家对于新兴产业的扶持初衷主要从战略发展角度考虑,着眼长远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仅为了培育接替性的主导产业,关键是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新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给中国新的启发,给中国很大竞争压力。

      在具体扶持政策方面,《决定》提出,将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包括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和产品准入标准、改善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标准等。

      产业培育离不开财政支持。《决定》指出,将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

      此外,将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

      相关报道详见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