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伟 ○编辑 邱江
2009年10月30日,随着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交易,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今,创业板运行一周年,回顾这一年来创业板市场运行的情况,可谓有喜有忧。喜的是这一年来创业板市场交易活跃,运行日趋平稳;创业板公司专注主营业务,业绩持续增长;创业板市场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初步显现。忧的是其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安信证券副总经理李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应该从更长远的时间角度来看待创业板,时间会证明,创业板发展初期的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理解的,创业板将会是市场发挥其基础作用的载体,创业板真正契合了国家提高资源配置效能的战略。
截至2010年10月14日,证监会已受理创业板首发申报企业360多家,其中已上市127家,已发行待上市7家,已过会待发行15家。创业板已上市公司总股本152亿股,流通股本34亿股,共募集资金净额927.11亿元,平均发行市盈率66.11倍。按当日收盘价计算,总市值5216亿元,流通市值1173亿元,平均市盈率64.6倍。
发展初期的问题无关大旨
“新生事物总会有争议,在资本市场泡沫泛起的时候,创业板市场的泡沫甚至会更大,但这些都无关大旨。”李勇表示,市场的逐步完善和时间会很好地解决相应的问题。关于如何评价创业板的问题,一要着眼长期,切忌用急功近利的眼前标准来判断衡量;二更不能用二级市场的短期指标来判断其长期价值。创业板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善。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它一定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尽管目前创业板仍有很多争议,监管层也有担心,但根据历史经验教训,这可以理解。目前市场供需不平衡,需求很大,但供给增加有个过程,形成大量资金组追逐有限的品种。这种供需失衡矛盾,逐步会随着市场建设的加速趋向好转和合理。”
“就目前的高估值问题来讲,公司是否能获得高估值、能有所成就,最终市场说了算。只有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商业模式,才能获得市场认可,就会有更多的资金追逐。现在市场过分强调其盈利,而创业板公司更多的是打基础阶段的公司,需要成长过程。若市场投资者对其短期利润提出过高要求,很可能会对其战略产生不利影响。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其特质,以更独到的眼光和更多的耐心看待创业初成企业的长期发展问题。这些企业有一些可能最终并不如最初设想那样做得好,但仍会有很多公司成长起来,甚至变成伟大的企业。我们的投资一定会从这种变化中获益,经济也会更加充满活力。”
“总体来讲,我对创业板非常看重,以更长时间角度来看,创业板将会是市场发挥其基础作用的载体,这也正好契合了我们国家提升资源配置效能的战略。”李勇表示。
创业板契合国家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中,市场的作用是基础力量。而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让市场发挥其基础效用,宏观调控只是其适当补充。而创业板正好是市场力量的载体。”安信证券副总经理李勇表示,目前市场对创业板的评价,正好忽略了其这样的战略意义。
“现在的评价导向以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作为评级依据,这本身并不合理。中国资本市场应该说股价的波动从来都比较大,炒新股的习惯由来已久。如果波动比较大,短期内作为指标来评价其市场的基本功能和价值,是不全面的。”他指出,更多的应该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创业板,来看其战略价值。
“创业板的战略价值,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尺度,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苛求很多,这种判断新生事物的视角,是值得商榷的。再一个,从国际经验比较来看,一个大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特别是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以特殊的眼光来看待创业板。世界上较成功的创业板是在美国,美国创业板对美国一些新兴产业的推动,对其竞争能力的形成,对其资源的配置,都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再结合我们国家的情况,我们国家倡导的提高宏观资源的配置效能,战略新兴产业的培养,甚至包括民族的创新精神的培养,都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那么,这些战略靠什么来实现?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方式还是依靠市场的力量。创业板作为一种承载这种力量的平台,过十年甚至二十年来看,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料。其在对资源配置的效能方面,对民族精神的引导方面,对商业精神的塑造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战略性的。”李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