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专版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公司
  • 9:公司巡礼
  • 10:市场趋势
  • 11:路演回放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观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海外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新锐时代
  • 华商样本
  • “新锐”带来的惊喜
  • 述评:新锐公司
    谨防三大病
  •  
    2010年10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新锐时代
    华商样本
    “新锐”带来的惊喜
    述评:新锐公司
    谨防三大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述评:新锐公司
    谨防三大病
    2010-10-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文清

      ⊙王文清

      

      具有业绩竞争力的新锐公司不断脱颖而出,这是中国基金业仍然充满活力的体现,但是这些崭露头角的新锐公司究竟能走多远,相信不少观察者还是缺乏信心。因为对于多数新锐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还在萌芽之中,偶然因素仍是部分公司异军突起的主因,而另一方面,影响这些公司健康发展“病毒”却是如影随形。

      最容易感染新锐公司的三大病症之首就是“热症”。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投资业绩取得领先之后,股东和管理团队头脑发热,制定出超出本身能力的目标和要求,盲目扩张管理规模,在市场风格发生变化之后,无法适应或者无力应对,导致投资业绩一落千丈。相当部分曾经的新锐公司已经吃了这方面的亏,我们不再举例。

      第二的易染的病症是“精神空虚症”。和人一样,公司也需要精神支柱。如果一个公司缺乏具有普遍共识的精神和价值理念,不能较好地凝聚员工的智慧的话,那么,在公司低潮期或者上升期极易迷失方向。如,公平的考核体系,和谐的公司文化,普遍的人文关怀、具体的社会责任行动等等。不少公司在业绩取得突破之后,核心人员迅速流失,业绩一蹶不振。公司实际上成了员工提升职场资历的一个跳板,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第三个常见的病就是“营养失衡症”。不少新锐公司把全部精力和资源集中在公司发展的硬件方面,如把全部的“宝”押在个别高价引进的基金经理身上,研究力量的加强、投研和风控体系的完善、市场的开拓和品牌的建设长期偏废,仅仅寄希望用某一只基金在业绩排名上独领风骚来带动公司的全面发展。此症的结果是,即使公司侥幸能够暂时打造出一两只旗舰产品,但公司业务严重失衡,抗风险能力不足,个别基金经理的变动就能让公司风光不再。

      新锐公司的其他诸多病灶,相信还有很多,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表现,其感染程度和免疫力也各不相同。我们这里之所以更多地强调了新锐公司的软肋,并不是对新锐公司缺乏信心,而是希望提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让更多的新锐公司不再昙花一现,让更多的新锐公司能够顺利完成从“黑马”到“白马”的蜕变。

      任何成功的大公司都是从新锐公司发展过来的,其之所以成功,不外乎身体强健、精神充实,不生病和少生病即是秘诀。未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中流砥柱之一很可能就在今天的新锐力量之中,我们希望今天的新锐公司能够有远大的理想,不被眼前的成绩绊住了脚步,强身健体,百毒不侵,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