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专版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公司
  • 9:公司巡礼
  • 10:市场趋势
  • 11:路演回放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观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海外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近期加息的短期作用与中期意义何在
  • 准确把握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关键点
  • 城市化真是一块奶糖吗
  •  
    2010年10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13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3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近期加息的短期作用与中期意义何在
    准确把握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关键点
    城市化真是一块奶糖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城市化真是一块奶糖吗
    2010-10-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前两天读到一篇文章,讲中印两国城市化问题。文章不长,发表在《麦肯锡季刊》上。文章作者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他对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前景以及市场机会作了比较研究,看法非常乐观。好像城市化是一块甜美可口的奶糖。真的是那样吗?真有那么好吗?需要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称,到2025年整个亚洲将会有25亿人住在城市里,几乎占世界城市人口的54%。届时,印度的城市家庭数量将要比现在增加7倍,达到8900万个。中国的中等收入城市家庭则比现在的5500万个翻两番还多,将达到2.8亿个,占全部城市家庭的3/4强。

      基于这么强劲的城市化趋势和中等收入家庭增长态势,作者进一步推测,到2025年,印度最大的市场将是交通、通信、食品、健康医疗,然后是房地产、公共设施、娱乐、教育。而在未来,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可能是交通、通信、房地产和公共设施、个人用产品、健康医疗、娱乐和教育。

      尤其是中印两国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会非常惊人。作者估计,从2005年到2025年,印度每年需要增加7到9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而在中国,需要的数量可能是16到19亿平方米。同期,印度每年将需要增加至少350到400公里的城市铁路和地铁,而中国相应的数字将接近1000公里。

      显然,作者对中印两国的城市化前景非常看好,对未来15年仅仅在中国和印度蕴藏的商机更是充满了期待。而对于中印两国乃至整个亚洲的城市化趋势,相信看好的人也不少,持乐观看法的组织与机构更不在少数。以至于在一些地区已经把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轴。

      果真是这样吗?亚洲的城市化果真会如此发展吗?如果不是,如果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率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的水平,那么,又应该怎样来评估它呢?

      印度的情况不了解,不好说。还是来看看中国的情况。依照这位麦肯锡作者的推算,到2025年,中国的中等收入城市家庭将达到2.8亿个,占全部城市家庭的3/4强。参照他的数据,以三口之家来计算,到2025年中国的中等收入城市家庭人口将达到8.4亿,城市人口达到10.4亿,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到2025年中国的人口如果增长到15亿,那么届时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4亿,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中等收入家庭人口将超过8.4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56%。而在200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45.68%。这就表示在未来15年,城镇化率要大幅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更要大幅提高。

      且不谈收入问题,以城市化率而言,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率到2025年将超过70%的国际组织与机构还真不少。比如,有家知名的国际组织称,到2025年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将达到86%,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2.9%。问题不在这些组织与机构的预测数据以及它们计算模型,而在城市化的前提。

      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史看,它有两个前提,一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农业的萎缩。当大量工业产品向其他国家出口能够赚取更多收益时,当工业与服务业的比较收益明显高于农业部门时,自然会导致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化率提高。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这是在过去上百年时间内形成的对大多数农业人口众多的落后国家所具有的城市化发展条件。现在,当人口众多的农业国家转型为工业化国家时,是否还具备这种条件呢?也就是说,当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农业人口大国转变为城市人口大国时,是否还可以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呢?

      这里不忙下结论,还是来看看事实。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一些高度城市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与出口额落差巨大。比如,日本2006年农产品进口423亿美元,出口20亿美元;同期英国农产品进口458亿美元,出口196亿美元。也就说,一些发达的城市化国家高度依赖农产品进口。

      而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2006年中国的农产品进口379亿美元,出口224亿美元;印度农产品进口71亿美元,出口113亿美元。这就是说,中国在城市化率还没有超过50%时,农产品进口就超过出口了。如果中印两国城市化率都达到70%,那还得了?巨量的农产品从哪里来?

      这还是农产品问题。另外,大量人口来到城市,是要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当世界上有一半人口都聚集在城市里从事工业生产,需要消耗多少资源?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卖给谁?而工业产品又是有周期的,当城市化过度,城市病日益严重,人们对城市化这块奶糖还会像过去那样感兴趣吗?要知道,糖吃多了也是要生病的。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未来中国的城市化率以多高为宜,不能一头热,想得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