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特别报道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四季度信贷规模控制将面临压力
  • 美国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果严重
  • 拿什么来擒获热钱
    这双肮脏的手
  •  
    2010年10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四季度信贷规模控制将面临压力
    美国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果严重
    拿什么来擒获热钱
    这双肮脏的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四季度信贷规模控制将面临压力
    2010-10-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若愚

      四季度将新增信贷规模控制在1.2万亿以内,面临较大压力。今年全年新增贷款最终可能会突破7.5万亿元,不过即使超过7.5万亿也不会超过太多,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将保持在8万亿以内。

      ⊙李若愚

      

      去年贷款出现巨量投放,而且全年贷款投放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均衡。从总体上看,去年信贷投放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投放规模明显缩减,全年四个季度的贷款投放比例是“5:3:1:1”,贷款增长由“疾风骤雨”到“和风细雨”,投放节奏明显不均衡。

      为避免今年信贷投放再次出现去年的规模膨胀和异常波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确定为7.5万亿。年初央行和银监会均强调要合理控制信贷增量,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努力实现逐季均衡投放和平稳增长。银监会更是提出全年各季度贷款投放“3:3:2:2”的比例目标。为控制贷款的合理投放,管理层不断出台措施。

      目前来看,前三季度信贷增长基本符合调控预期目标,但第四季度信贷控制压力仍较大。

      今年以来管理层一直严格控制信贷投放,重点清理规范三类贷款

      为引导贷款合理均衡投放,今年以来,管理层一方面加强窗口指导,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节奏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以对银行放贷能力加强约束。此外,在控制信贷方面,配合中央的政策精神,管理层主要对三类信贷加以清理、规范。

      一是配合中央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2009年相当多的贷款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到政府投资项目中。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09年底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量达到7.38万亿,其中2009年新增量为4万亿,占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量的42%。今年3月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做出积极部署,要求商业银行对3月底前投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要求进行清理,6月底前完成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业务的全面自查清理。

      6月1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据此,8月19日,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对面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新发贷款加以规范。

      二是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针对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央行和银监会严格按照国务院政策要求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为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9月29日央行和银监会决定,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进一步提出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三是整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规范“表外贷款”。所谓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客户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并按照信托文件的约定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行为。这其中,银行作为中介,在满足客户信贷需求的同时收取手续费收入,所以这类业务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在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信托贷款成为银行绕开表内贷款控制的“表外贷款”。

      今年以来,银信合作理财业务发展非常迅速,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量在2.9万亿元左右,远远超过去年全年1.78万亿元的总量。管理层限制表内贷款规模和节奏导致银行“表外贷款”出现“井喷”。根据用益信托的数据,今年银信理财业务中的信托贷款规模扩张很快。尤其是5-8月份,该类信托贷款月度增长规模高达1000~2000亿元。而2009年同期信托贷款的月度规模仅在200~600亿元。银信合作产品规模过快扩张,存在比较大的风险隐患。而“表外贷款”的过快增长也使信贷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这部分贷款的风险也非常不容易控制,累积之后很容易出现问题。

      为此,7月初银监会对信托公司从事的银信合作业务全面叫停,压制银行通过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放贷冲动,控制资产表外化潜在风险。8月12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不仅要求银行将表外资产在今明两年转入表内,而且还要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同时大型银行应按照11.5%、中小银行按照10%的资本充足率计提资本。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实行余额比例管理,即融资类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

      信贷增长总体符合调控预期

      受调控影响,贷款增速不断减慢。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末下降13.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6.3万亿元,占全年新增贷款目标规模(7.5万亿元)的84%,同比少增2.36万亿元。分季度看,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26008亿元,二季度新增20168亿元,三季度新增16735亿元,基本符合银监会提出的全年各季度投放3:3:2:2的监测目标。

      分部门看,2010年住户贷款增加比较突出,前三季度住户贷款增加2.36万亿元,同比多增0.52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7.4%,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16.2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94万亿元,同比少增2.89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62.5%,而去年同期占比高达78.8%。分期限结构看,信贷投放中长期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前三季度新增中长期贷款5.22万亿元,同比少增2431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3%,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新增短期贷款1.78万亿元,同比少增3398亿元。在监管层严格控制贷款投放规模和节奏的形势下,作为商业银行腾挪贷款空间的手段,票据融资被大幅压缩,前三季度票据融资减少8098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增加8803亿元。

      受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影响,基础设施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较快。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基础设施行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新增1.41万亿元;9月末余额同比增长21.2%,比上年末下降21.8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3%,比上年末下降60.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7%,比上年末下降11.4个百分点;水电气的生产和供应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比上年末下降8.0个百分点。

      随着中央各项住房调控政策的落实,房地产各项贷款增速自5月份以来明显回落。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房地产人民币贷款新增1.72万亿元,9月末余额同比增长32.9%,比上年末低5.2个百分点。受差别住房贷款政策影响,4月份以来个人购房贷款新增额回落明显,4-9月份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主要为房贷)月度新增额分别为1961亿元、1632亿元、1059亿元、964亿元、818亿元和1122亿元。9月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5%,比上年末低5.5个百分点。

      受银信合作理财业务规范的影响,银信合作理财业务中的信托贷款量9月份也出现明显下降。据用益信托数据,9月份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的信托存款仅新增456亿元,虽然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较5、6、7、8月份大幅下降。

      信贷规模仍处于高水平

      虽然信贷增速在放缓,但前三季度的信贷规模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按照全年新增贷款7.5万亿的目标以及3:3:2:2的季度增长比例匡算,前三季度贷款的增长目标为6万亿,而前三季度贷款实际增长为6.3万亿,超过了预期的目标。此外,如果考虑到票据融资腾挪出的贷款空间,扣除票据融资后今年前三季度一般性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而如果扣除票据融资带来的贷款虚增,2009年前三季度一般性人民币贷款增加7.8万亿元。如果再考虑到银信理财合作中的“表外信贷”,前三季度实际投放的信贷规模更为惊人。据用益信托预计,今年前三季度银信合作产品中信托贷款规模约为7500亿元,同比多增约4700亿元。综合表内信贷与表外信贷,2010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实际投放的信贷规模达7.9万亿元,同比仅少增2000亿元左右。

      四季度信贷控制压力仍较大

      如果今年全年要实现7.5万亿元信贷增长目标的话,四季度银行信贷额度仅剩下1.2万亿,平均每个月4000亿元。历史来看,除去信贷过快增长的2008年和2009年,2000-2007年四季度贷款增长平均规模为3684亿元,因此,如果信贷调控进一步加强,今年四季度贷款增长控制在1.2万亿以内是有可能的。

      不过,四季度信贷控制的压力较大。三季度宏观经济出现企稳的迹象:7、8、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在13%-14%之间,而且增速有向近三年的平均增速收敛的迹象;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8、9月份连续两个月回升。

      随着经济减速的势头减弱,信贷投放规模也在8、9月份出现反弹,而且连续三个月出现比去年同期多增。7、8、9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规模分别为5328亿元、5452亿元和5955亿元,分别同比多增1769亿元、1348亿元和788亿元。信贷投放的连续反弹说明目前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仍较旺盛,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也较高。

      另外据央行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2010年三季度,银行家信心指数为73.1%,较上季大幅提高9.1个百分点,创2006年2季度以来新高,3季度当季贷款需求指数66.7%,较上季微降0.2个百分点,仍处于较高水平。考虑到银监会要求今明两年银行将表外资产在今明两年转入表内,“表外贷款”的表内化将挤占表内贷款的额度,据中信证券测算,此举在今明两年将挤占5000亿信贷额度。这样一来,今年四季度商业银行的实际信贷投放空间将小于1.2万亿。对商业银行而言,四季度1.2万亿的信贷额度很可能不够用。

      总体来看,四季度将新增信贷规模控制在1.2万亿以内,面临较大压力,今年全年新增贷款最终可能会突破7.5万亿元,不过即使超过7.5万亿也不会超过太多,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将保持在8万亿以内。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