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研究部
2010年10月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发改委随后在对有关决定解读时指出,绿色新能源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是解决能源危机、优化能源结构的根本出路。近10年来,我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诸多领域已经形成了国际竞争优势,未来发展应以巨大内需市场为后盾,快速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新一代核能;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未来,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期为2011-2020年,不仅包含核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还包括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对传统能源升级,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节能力度,提高传统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同时推进替代产业发展,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规模。随着规划实施,未来10年将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
截至2009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比重仅为8%左右,根据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到2020年比重达到15%。可见未来十年我国对新能源的需求非常巨大。
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利用规模将达到2600亿立方米,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预计将从目前的3.9%提高到8.3%左右。水电利用规模将达到2.5亿千瓦,核电利用规模将达到3900万千瓦。水电和核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提高1.5%,达到9%。其他非水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也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1.8%,达到2.6%左右。到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有望达到11%左右,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则会从2009年的70%左右下降到63%左右。
据初步测算,到2020年要完成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的目标,核电规模至少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水电装机规模达到3.8亿千瓦以上,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5亿千瓦,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达到3000万千瓦。
同时, “十二五”拟推可再生能源十大重点工程,包括:重大水电基地工程、千万千瓦级风电工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等。其中,重大水电基地工程将推动金沙江、怒江流域的水电开发;我国此前规划的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工程,其中将有五大工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十二五”期间将从“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两方面进行双重标准考核。“十二五”期末,光伏发电装机目标为5GW,风电装机目标为9000万千瓦。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将力求与电网“十二五”规划进行衔接,在“十二五”期间重点解决大型风电基地等可再生能源并网瓶颈问题。
2010年7月5日,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国家又计划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6822亿元,包括:西部光伏电站建设、西部风电基地建设、广西防城港核电一期工程等。
风能
风光无限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风电建设和发展,而该行业发展屡超预期。2007 年发改委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实际上该目标2010 年即可完成,预计2015年全国风电规划装机为9000万KW(含海上风电500万KW),2020年全国风电规划装机2.5亿KW(含海上风电3000万KW)。同时到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达到11%左右,到2020年比重达到15%,其中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2%左右。
国家能源局也加快了中国沿海地区大型风电基地建设,推出了江苏沿海地区千万千瓦级海上和潮间带风电基地建设规划,并开始了多个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沿海多省已完成或正在准备海上风电规划,到“十二五”末,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的海上风电装机计划分别是70万、460万、150万、300万和40万千瓦,到2020年,上述地区的装机规划为155万、945万、370万、700万和110万千瓦。
2009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10129台,装机容量1380.32万KW,超过美国排名全球第一,新增装机容量已连续第五年翻番。截止2009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约2580.5万KW,预计2020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2.5亿千瓦,也就是说未来11年中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大约为2000万千瓦,而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已达到1380.32万千瓦。
据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最新测算,中国陆地和海上风电的潜在开发量分别为23.8亿千瓦和2亿千瓦,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巨大。随着风电开始步入高速成长期,我国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在2009年全球十大风机厂商中,我国已有三家企业跻身前三。同时,受益于全球风电市场的快速发展,2007年起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开始探索向海外市场扩张。从2009年统计数据看,国内风电设备出口正在稳步增加。未来几年风电叶片行业将持续繁荣,2009年中国内地新增装机容量1380万KW,对应叶片消耗(以兆瓦级风机占比80%以上推算)约为10000套。“十二五”期间,叶片需求将主要为1.5MW的40.25m以上的大叶片。目前,我国叶片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研发能力强、产能规模大的企业手上,叶片生产企业也将会较大的盈利空间。
核能
爆发增长
核电运营成本在三种新能源中最低,发电成本接近甚至低于火电的成本。中国核电的支持政策,已从“适度”到“积极”,再变为“大力发展”,体现了国家对发展核电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推进核电技术装备国产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强AP1000核电技术装备国产化组织协调,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国产化依存工程管理、进出口政策调整、科研攻关组织,加大重要技改资金支持力度。
我国将继续加快沿海地区核电发展,同时推动内陆核电项目,形成东中部核电带。到2015年,我国核电利用规模将达到3900万千瓦,水电和核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将提高1.5%,达到9%。到2020年核电规模至少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 年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
据世界核能协会(WNA)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总计有439 台现役核电机组,另有59 台在建。2009年全球核能发电量为2560亿KW。中国核发电量为65.7亿KW,约占全球核能发电份额的3%;中国运行机组数为11,约占全球机组份额的3%。我国核能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仅有1.9%,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20.2%,日本28.9%,法国75.2%)。
目前中国有24台核电机组在建,33台拟建,共计57台,建设期集中在2010到2016年,另外还有150台正在规划中,未来5年将迎来核电建设的高峰。加之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不断提高的要求,为国内核电设备供应商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且核电主要设备技术门槛非常高,不会出现大量企业挤进来竞争的情况。核电设备占核电站总投资的50%左右,将受益最大。
太阳能
前景光明
由于太阳能发电目前相对其他新能源成本高、技术效率还比较低,因此政策的规划引导和补贴成为太阳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2009年我国推出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示范工程,对国内光伏电站投资提供补贴。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对太阳能建筑进行补贴,标准为20元/Wp。据测算,该补贴标准大约可以覆盖相关企业生产成本的30%-50%,大大降低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金太阳示范工程提出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
受 “金太阳工程”和建筑屋顶光伏项目推动,国内光伏内需市场开始启动。截至2009年底,全国光伏装机容量已达300兆瓦。国家能源局最新透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国内光伏装机要达500万千瓦;到2020年,光伏装机达2000万千瓦,因此我国太阳能光伏市场空间巨大。
同时,我国企业还将充分受益国际光伏市场的巨大发展。2008年全球光伏产量达6.4GW,新增装机量达5.6GW;2009年产量达9.3GW,新增装机量达7.3GW。光伏产业产量过去5年间增加超过8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EPIA预测,到2014年世界光伏市场市场需求在政策推动下将会达到30GW,从2010年到2014年年复合平均增长率约为17.9%。
从太阳能电池产量来看,目前是晶硅电池占据主导地位,2009年占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但未来薄膜、聚光光伏和聚光光热随着技术发展也存在发展潜力。因此,随着国内外光伏市场增长,晶硅电池市场前景广阔。非晶硅薄膜电池的投资在2008年开始成为市场一大亮点,随着技术进步其投资规模预计在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世界主流非晶硅薄膜设备供应商普遍预计在2012年其薄膜电池成本可降到0.5-0.6美金/kg,转换效率研发目标约12%-14%,随着工艺稳定性和效率研发的不断提升,非晶硅薄膜市场将稳定增长。
智能电网
能源安全坚强后盾
2000~2009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达11.7%。2009年,全社会用电量为36587亿千瓦时,较2000年增长了172%。2020年,电力需求将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76700亿千瓦时。未来,全国电网电力流向总体上呈现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格局,并在各区域之间形成合理的能源流向和电力流向。国家电网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电网建设发展目标,即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为原则,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并分三个阶段稳步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分别是规划试点阶段(2009~2010年)、全面建设阶段(2011~2015年)和引领提升阶段(2016~2020年),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建设实施。
2009~2020 年国家电网总投资将达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 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其中,用电环节占智能化投资的比重最高,达到30.8%,其次是配电环节占23.2%,变电环节占19.5%。第一阶段2009~2010 年电网总投资为5510 亿元,智能化投资为341 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6.2%;第二阶段电网总投资为1.5万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 亿元,占总投资的11.7%;第三阶段电网总投资为1.4万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亿元,占总投资的12.5%。
同时,国家电网“十二五”特高压规划指出,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到2015年建成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还将建成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20年建成以“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为中心,东北特高压电网、西北750千伏电网为送端,联结各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在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情景下,电网投资年均约3000亿元(比传统模式增加500亿)。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可提升我国电网接纳清洁能源的能力,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快速发展,实现对石油的大规模替代,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带动通讯产业、电器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智能电网所带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预计每年能节约土地200亩、增加就业机会14.5万个,同时促进节能减排,减排SO2约100万吨,减排CO2约1.5亿吨,将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CIS)